粵港澳三地說|邱達根: 大灣區可打造“科創聯合體”
? ? ?“粵港澳大灣區迎來大機遇、大發展,尤其是科技創新。”了解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時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出的要求,香港資訊科技聯會會長、慧科資產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邱達根期待,大灣區未來可打造成為“科技創新聯合體”,合力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 ? ?作為長期關注創新科技的資深投資人,邱達根在調研了近3000家香港創新科技企業后表示,“香港孵化+廣東產業化”將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創新的重要趨勢。大灣區內每個城市不僅應在科技創新領域優勢互補、相互配合,在新興的金融科技產業中也應打破壁壘、互通有無。
? ? ?“科技創新協同是大勢所趨。”邱達根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內部,尤其是香港與廣東可以實現人才互補和生產互補。
科創合作
“香港孵化+廣東產業化”? ?
南方日報:您認為香港和廣東在科技方面有哪些合作優勢?
邱達根:近年香港有4個重點發展方向:金融科技、生物科技、人工智能以及智慧城市。在這些領域中,香港需要與廣東充分開展合作。首先,香港與廣東可以進行人才互補。香港人才有限,真正從事科研領域的只有幾萬人,需要更多與廣東進行人才交流。
其次,在生產領域,香港也需要與廣東進行合作。比如大疆科技,它是香港科技大學研發項目商業化的成果。大疆的一部分知識產權研發依舊保留在香港,但是產業化發展需要到廣東去尋找更大的空間。而幾位創始人成功后,在香港投資了不少的公司,他們也在帶動和完善香港的創新生態系統。
南方日報:粵港澳大灣區可采取哪些措施促進內部科技創新合作?
邱達根:“香港孵化+廣東產業化”將是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創新的重要趨勢。一方面要優勢互補,需要各個地區將自身優勢最大化。不同城市有不同的特長,比如廣州生物醫藥、汽車制造、金融科技、商貿業發達,深圳智能硬件、移動通訊、互聯網發展勢頭強勁,佛山機械制造資源豐富。可將大灣區中不同城市的優勢都挖掘出來,相互補充促進。
另一方面要具有更加開放的視野,允許企業走出本地尋求更加適宜的發展空間。通過這種相互配合,才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整體科技實力提升。
人才交流
以優質企業吸引優質人才
南方日報:對于粵港兩地的人才交流與合作,您有哪些期待?
邱達根: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成全球人才匯聚的中心之一,未來十年,不論是金融科技領域的人才、安全系統領域的人才,還是生物科技領域的人才,都能將其聚集在此。
以香港為例,近年香港青年擇業時選擇創業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十年前,很多青年會選擇到金融、專業服務機構工作,創業比例很小。但過去幾年,青年創業呈井噴式發展,而大部分人做的都是科技類創業公司。
在引進人才的過程中,首先要打破各個城市之間的壁壘。大灣區內的各個城市要相互配合,落實對人才生活保障、資金設備支持、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此外,要瞄準引進人才的領域。我們曾經做過相關調研,吸引高端人才前往一個城市的首要因素是機會。換言之,只有一座城市中聚集了大批可供勞動者自由選擇的相關企業時,才能以廣闊的未來發展前景吸引到更多優質的人才。因此,在人才“引進來”之前,要有規劃地發展好城市中的一批優質企業。
南方日報:目前香港有多少年輕人在創業?怎樣營造更有利于創新創業的營商環境?
邱達根:五年前,香港的科技類創業公司不到1000家。2016年,政府統計的數字是不到2000家。現在,我預計有接近3000家科技類創業公司。然而,在創新創業中,我們不應該只追求數量,更要追求高質量發展。
廣東現在開辦企業很便利,三天就能辦完,一站到位。但這不夠,現在在內地關一個公司手續麻煩、流程很長。香港開一個公司3天,關一個公司也是3天,這對創業環境是很重要的,要完善退出機制,才能釋放、重組其中的各類資源。
創業的生態系統應當是適者生存。要想發展,不能單純依靠創新創業公司的數量,不能害怕它在風險中倒閉,而是要讓它倒下去以后還能再重新嘗試,這也是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的內涵之一。
體制機制
需解決科研資金“過河”
南方日報:在體制機制創新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應探索打破哪些壁壘?
邱達根:首先,科技創新需要先進設備,應該進一步探索為科學儀器和設備進口開通綠色通道,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成功案例,但還需要繼續擴大范圍。
其次,在資金流方面,應繼續探索實現互通。目前許多企業在香港與內地都有發展,它所需的不僅是港幣、外幣,也需要人民幣,要讓這些企業在香港及內地的貸款投資方面可以互通。
再次,粵港澳正在推動三地聯合使用科研資金,這是重大利好,現在最需要解決實際操作中的資金“過河”問題。希望下一步有更加明確的操作指引,便利三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申請使用相關資金。
南方日報:大灣區在金融科技方面有哪些合作空間?怎樣進一步發揮金融的力量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邱達根:金融科技是目前香港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2016年,香港數碼港的金融科技企業只有幾家,2017年已突破200家。
但同時,香港金融科技企業的人才缺口也非常大。因此,能否通過與廣東合作培養更多的金融人才,以此來推動香港乃至整個大灣區金融科技產業發展?這是非常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