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葛長偉: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向縱深發展
? ? ?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剛剛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下簡稱《規劃綱要》)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發展目標、空間布局等作了全面規劃,這也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開局起步轉向全面鋪開、縱深推進階段。
下一步,廣東省將如何扎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需要克服哪些短板?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如何建成?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將迎來哪些新突破?圍繞上述問題,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葛長偉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
加快形成以《規劃綱要》為總體藍圖的貫徹實施體系
南方日報:作為我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綜合協調部門,省大灣區辦在我省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工作中將如何發揮統籌協調作用?
葛長偉:《規劃綱要》的正式發布實施,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廣東新時代改革開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我們深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省大灣區辦將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決策部署,認真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切實發揮好協調、服務、推進和落實作用,全力以赴做好各項工作,以“釘釘子”精神扎實推進大灣區建設各項工作向縱深發展。
一是強化工作統籌,加快制定我省貫徹落實《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三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要點,配合國家加快編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等專項規劃,形成以《規劃綱要》為總體藍圖,長期、中期、近期相結合的貫徹實施體系和功能互補、緊密銜接的規劃體系。
二是強化溝通協調,主動加強與中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匯報銜接和港澳的溝通對接,進一步緊密與省有關部門、珠三角九市的溝通聯系,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建議,積極協調解決跨區域、跨領域、跨部門的重大問題。
三是強化組織推進,建立并動態更新大灣區建設重點項目庫和創新政策庫,積極謀劃和推進一批具有戰略性、牽引性、標志性的項目,滾動儲備一批有影響力、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
四是強化跟進落實,細化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單位和時間表,建立健全重點工作臺賬,切實做到有目標、可操作、可檢查、可監督,把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成立6個專項小組
協調推進相關重點領域專項工作
南方日報:自2017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以來,廣東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方面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
葛長偉:2017年7月1日以來,我省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引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論述,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的總牽引,舉全省之力推進實施,推進大灣區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建立起了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成立了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生態環境保護、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金融等6個專項小組,協調推進相關重點領域專項工作。
二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建工作扎實推進,中國(東莞)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運行,中科院惠州“強流重離子加速器裝置”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正式開工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前期工作順利推進,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成功落戶南沙,出臺省財政科研資金跨境使用辦法,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達151個。
三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成效顯著,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廣深港高鐵全線通車并在香港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通關政策,橫琴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澳門單牌車進入橫琴政策落地。
四是便利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先后推出18項、35項落實中央便利港澳居民到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建成南沙粵港澳青年文創社區、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20多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平臺。推進實施港澳居民居住證政策,目前全省已受理申領量超過7萬張,位居全國第一。
形成以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為主軸的大灣區發展創新極
南方日報: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規劃綱要》明確的首要任務,接下來,在攜手港澳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主要有哪些舉措?
葛長偉:粵港澳三地科技研發、轉化能力突出,創新要素吸引力強,具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良好基礎。但與國際一流灣區相比,大灣區還存在科研機構研發能力不夠強,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金融對科技創新支撐能力不足等短板。
下一步,我省將圍繞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力推動自主創新,培育新的發展動能,重點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提升科技創新基礎能力。攜手港澳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重要科研機構和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形成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為主軸的大灣區發展創新極,攜手港澳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爭取國家支持集中布局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臺、一流大學和一流科研院所,加快建設廣東省實驗室,打造重大原始創新的重要策源地。
二是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協同港澳面向重大技術領域持續攻堅,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早日解決“卡脖子”問題。
三是加強創新資源共建共享。推動深化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推動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資源在大灣區便捷高效流動。出臺支持港澳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參與廣東省財政科技計劃的政策措施,設立粵港澳聯合創新專項資金,支持相關資金在大灣區跨境使用,推動建立健全大灣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共享使用機制。
四是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全力支持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珠海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產業園等平臺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建設深港、珠澳、南沙粵港澳三大科技創新合作區,打造深化港澳與內地合作的改革試驗田,加快中新廣州知識城、深圳光明科學城、東莞中子科學城等重點創新平臺建設。
形成若干產值超萬億元的新支柱產業
南方日報:《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廣東將如何攜手港澳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葛長偉: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體系較為完備、集群優勢明顯、經濟互補性強,香港、澳門服務業高度發達,珠三角九市已初步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但同時,大灣區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例如,珠三角九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5%左右,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對GDP總量的貢獻度還不高,發展層次還需提升等。
下一步,我省將按照《規劃綱要》的部署,立足產業發展基礎,攜手港澳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重點推進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打造電子信息、汽車、智能家電、機器人、綠色石化五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以“芯、屏、機、核”為重點優化提升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支持珠江西岸集聚攻堅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提升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發展水平。
二是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工程,形成若干產值超萬億元的新支柱產業。
三是攜手港澳打造國際金融樞紐。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總體要求,深化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合作,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四是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重點依托港澳現代服務業優勢,以航運物流、旅游服務、文化創意、人力資源服務、會議展覽及其他專業服務等為重點,構建錯位發展、優勢互補、協作配套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五是共同建設現代海洋產業基地。重點發展海洋電子信息、海上風電、海洋高端智能裝備、海洋生物醫藥、天然氣水合物、海洋公共服務等海洋產業。
加快實現大灣區內部1小時交通圈
南方日報: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大灣區建設的重點內容,港珠澳大橋已正式通車運營,廣深港高鐵已全線開通。接下來,廣東省在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還有哪些舉措?
葛長偉: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形成輻射國際、連接國內的陸海空立體交通運輸網絡,特別是廣深港高鐵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運營,標志著粵港澳三地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邁入新的歷史階段。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短板,如珠江口東西兩岸通達還存在瓶頸,在規劃、建設、運營等方面還需加強對接等。
下一步,我省將認真落實《規劃綱要》要求,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要求,攜手港澳共同推進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區域快速交通網建設,提升大灣區內聯外通能力,加快深中通道、虎門二橋、蓮花山通道等過江通道建設,編制實施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完善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通道布局,最終實現大灣區內部1小時交通圈,全面融入國家快速交通網絡。
二是突出港口群和機場群作用,增強大灣區國際客貨運樞紐競爭力。推進港口資源優化整合,增強廣州、深圳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與香港形成優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港口、航運、物流和配套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機場改擴建,開展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前期工作,推動大灣區內地機場資源整合,攜手港澳共同建設世界級機場群。
三是提升綜合運輸服務水平,最大程度發揮大灣區綜合交通網絡運行效率。強化鐵路和公路站場、港口、機場等貨運樞紐的集疏運功能,統籌研究解決軌道樞紐、航空樞紐、高速公路出入口接駁道路擁堵問題,推動發展“一單制”聯運服務,構建“鐵、公、水、空”一體化銜接的多式聯運系統;深化粵港澳交通運輸管理合作,推進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推廣“一票式”聯程和“一卡通”服務,構建一體高效、無縫銜接的綜合客運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