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了就是“灣區人”!2035年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游國際一流灣區
? ? ?“小小一張卡,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的便利,太暖心了。”近日,梁健昌一家成為首批領到珠海社會保障(市民)卡的澳門居民。除了就業、就學,持卡人還可以參加內地醫保,享受與珠海居民同等的醫療保障和繳費標準。
? ? ? ?打造優質生活圈,提高粵港澳大灣區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已成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內容。去年8月,國務院宣布取消臺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的許可事項,進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就業、創業。此后,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發展的各種配套政策陸續出臺,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
?
? ? ? ? 7月5日,廣東發布《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以及《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全面建成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灣區。
? ? ? ? 藍圖已然繪就,共建才能共享!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內地正積極拓展與港澳在教育、文化、旅游、創業、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合作,積極引進港澳優質公共服務,完善便利港澳同胞在大灣區內地發展的配套政策,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服務體系,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打造“人才灣區”
? ? ? ??減少跨境就業創業后顧之憂“《實施意見》提出,要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拓寬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地的執業范圍。”香港青年楊曉欣關注到,隨著系列配套文件、政策出臺,港澳青年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優勢更明顯了。
? ? ? ??4年前,楊曉欣與朋友合伙創辦了木啟商務咨詢有限公司,主要為初創企業、籌備IPO企業和境外上市公司提供企業架構建議、企業價值評估等咨詢服務。楊曉欣認為:“很多企業在海內外廣泛布點,這就需要咨詢人員對各地情況都有足夠了解才能提供有價值的建議,而這也正是不少港澳人才的競爭力所在。”
? ? ?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打造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鼓勵社會資本探索設立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金。這將為港澳青年擁抱大灣區打造更廣闊舞臺。
? ? ? ??“這讓我們看到政府對港澳青年創業就業更大的支持力度。”今年5月,位于廣州天河區的“Time Table精品聯合辦公空間”入選粵港兩地政府確定的首批10個“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之一。來自香港的“90后”創始人吳嘉惠興奮表示,放眼整個大灣區,市場更廣闊,希望能將更多港澳優秀文創項目帶到內地孵化。
? ? ? ??與吳嘉惠有著相似感受的人不在少數。“粵港澳大灣區還有更多尚未開發的市場空間等待三地年輕人共同去開拓。”第一次到訪廣州南沙,香港經濟通通訊社記者趙嘉駿就感受到這里發展潛力無限。
? ? ? ??“粵港澳大灣區的定位可以是‘人才灣區’。”國務院參事、全球化智庫理事長王輝耀指出,城市引才吸引力和人才競爭力的高低,與該城市靈活的管理、商業環境及對內外開放的程度等因素息息相關。
在加快打造人才高地,拓寬就業創業空間的同時,粵港澳三地也正加快完善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配套政策,通過制度保障為“灣區人”跨城生活、就業創業減少后顧之憂。
? ? ? ??“灣區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實施意見》提出,要完善社會保障領域制度建設,推動港澳居民在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 ? ? ??以養老為例,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按規定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港澳投資者在粵興辦養老機構與內地民辦養老機構享受同等待遇。
? ? ? ??記者了解到,當前已有3家香港服務機構和2名香港公民在我省興辦了養老機構,包括肇慶市伸手助人護老頤養院、深圳康復會頤康院、樂平頤康安老綜合服務(佛山)有限公司、廣東泰成逸園養老院、廣州紅升僑頤養院。
? ? ? ??同時,對在大灣區內地工作、符合一定條件的境外(含港澳臺)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配合國家制定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措施。
? ? ? ??值得關注的是,為了推動解決個人所得稅差額問題,降低境外人才稅負水平,今年6月,廣東出臺《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對在大灣區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在珠三角九市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已繳稅額超過其按應納稅所得額的15%計算的稅額部分,由珠三角九市人民政府給予財政補貼,該補貼免征個人所得稅。
▋打造“教育高地”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
? ? ? ??便利粵港澳居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下個月,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國際校區首期建設將交付啟用,迎接首批本科生入學,到2021年將全面建成“中西合璧、博雅合璧、傳統與現代合璧、科學與人文合璧”校區,直接服務于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
? ? ? ??一個月前,越秀集團捐贈港幣1億元用于支持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項目科研創新、學科建設;另贊助人民幣1000萬元,用于培育穗港兩地優質創新創業項目,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自去年12月籌建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協議簽訂以來,各項工作進展順利。
? ? ?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持續升溫,灣區內各大高校紛紛攜手合作,跨城、跨境辦學風起云涌。
? ? ? ??《實施意見》提出要打造教育高地,積極引進港澳和國際教育資源,加強教育交流合作,便利粵港澳居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明確要求推動港澳高校到大灣區內地合作辦學,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推進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落戶廣東。
? ? ? ??在過去,國際頂尖高校資源被視為廣東的短板,而聯合港、澳之后,粵港澳大灣區高校資源無論規模,還是層次都得到極大提升。5月2日,2019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揭曉,粵港澳大灣區共有10所大學進入榜單前100名,其中香港6所,廣州2所,深圳、澳門各有1所,表現亮眼。
? ? ? ??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表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高地”,重點要打破一些看得見的、看不見的壁壘,尤其是大灣區高校之間的學術交流,在未來應該要更加順暢。只有這樣,人才要素、生產要素等創新資源才能更充分交流,未來也才可能培養出更多的創新型人才。
? ? ? ??對此,《實施意見》提出一些創新探索,比如支持粵港澳高校聯盟建設發展,推動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爭取國家支持與港澳共同制定粵港澳大專(副學位)學歷分批實施互認方案;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合作,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建立職業教育資源共享機制。
? ? ? ??如果說高校合作是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高地”的摩天大樓,那么加強粵港澳青少年交流、推進粵港基礎教育合作則是夯實基礎。
? ? ? ??3月份,2019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無人機大賽暨科創嘉年華活動在深圳啟動,來自大灣區9個城市的青少年無人機愛好者,現場進行了飛行表演,無人機在空中擺出各種造型,蔚為壯觀。
? ? ? ??這只是大灣區青少年加強交流活動的一個縮影。在未來,還將支持“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和澳門“千人計劃”在大灣區內地實施,共同組織開展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澳門青年實習計劃、青年同心圓計劃、澳門青年到深圳實習及就業項目等活動。
? ? ? ??與此同時,粵港基礎教育合作也實現穩步發展。記者了解到,粵港中小學姊妹學校活動不斷推進,2018年底締結總數已達721對;同時,支持香港中小學教師、幼兒教師到廣東考取教師資格及任教,繼續派出優秀教師赴港擔任教學指導老師;對港澳居民子女在灣區內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實行“歡迎就讀、一視同仁、就近入學”。
▋共建“人文灣區”
? ? ? ??打造9條粵港澳文化遺產游徑“先搭乘武廣高鐵至廣州,游玩一日后再乘坐高鐵直奔香港西九龍,購物一日后,再坐船前往澳門品嘗美食,最后從澳門到橫琴珠海長隆看大馬戲,4天3晚的行程豐富多彩。”來自長沙的游客陳女士曬出了自己的行程單。
? ? ? ??當前,暑期旅游市場正在升溫,記者從旅行社方面獲悉,粵港澳大灣區“一程多站”聯游產品十分受歡迎。《實施意見》提出,要依托大灣區特色優勢,建設多元旅游平臺,構建休閑度假、養生保健、郵輪游艇等多元旅游產品體系,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游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 ? ? ??隨著廣深港高鐵的開通,高鐵沿線城市游客赴港的意愿和可行性亦大大提升。根據廣之旅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該社接待來自其他省份的高鐵沿線游客同比增長達10倍以上,珠三角和全國客源的占比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8︰2。被點燃赴港熱情的內地游客在香港停留更長的旅游時間也是趨勢,九成以上的該類游客會選擇超過3天的香港深度游產品。
? ? ? ??另一方面,今年是文旅融合的元年,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廣東開啟了新的探索——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這條串聯粵港澳三地文脈的游憩通道,將成為共享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成果的平臺。
? ? ?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建設工作方案》,粵港澳大灣區今年內將打造4條文化遺產游徑,三年內共打造9條游徑。
? ? ? ??目前,省文化和旅游廳已牽頭聯合省考古研究所、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州嶺南建筑研究中心以及省旅游研究中心,開展了游徑資源調研和線路設計工作。
? ? ? ??“這是一次對粵港澳文化脈絡的再梳理。讓世人以更直觀的方式了解孫中山文化、華人華僑文化、海絲文化、粵劇文化等粵港澳三地共同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當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在接到游徑的空間規劃設計任務時,深知意義重大。
? ? ? ??在他看來,解讀歷史不能斷章取義,品讀文化不可一知半解。唯有全面梳理和完整呈現,才會更接近歷史原貌,活著的歷史才會歷久彌新,由此形成牽系三地的新紐帶。
? ? ? ??如果說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是搭建共享文旅融合發展的平臺,那么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的落地和“一程多站”產品的優化,則為建設多元旅游平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提供更多助力。
? ? ? ??是經常往來中法兩國的商務客,因公司業務關系需要頻繁在廣州作短期停留。從前限于廣州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3天停留時間除了用于處理公務,就只能在廣州作短暫觀光旅游,且只能從廣州進廣州出。現在有6天的過境免簽時間,他既可以在廣東泡溫泉、看海景,深度體驗廣東文化之旅,又能坐高鐵前往香港游玩幾日,直接從香港返程。
※聚焦
1 目標?
? ?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拓展與港澳在教育、文化、旅游、創業、醫療、社會保障等領域合作,積極引進港澳優質公共服務,完善便利港澳同胞在大灣區內地發展的配套政策,構建與國際接軌的公共服務體系,共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優質生活圈。
2 規劃
打造教育高地。
建設人才高地。
共建人文灣區。
構筑休閑灣區。
塑造健康灣區。
3 部分機制體制創新做法
? ? ? ??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合作,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建立職業教育資源共享機制。
? ? ? ??加快建設粵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區,推進粵港澳職業資格互認,拓寬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地的執業范圍。
? ? ? ??建立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合作工作機制,促進大灣區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
? ? ? ??聯合港澳共建深圳太子灣、廣州南沙灣、香港啟德港郵輪母港集群,支持深圳、廣州建設中國郵輪旅游發展實驗區。
? ? ? ??與港澳合作發展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醫療中心,打造國際化的醫療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基地。
? ? ? ??完善社會保障領域制度建設,推動港澳居民在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生方面享有與內地居民同等待遇。
來源:《關于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案 例
? ? ? ??橫琴居住的澳門居民領到內地社保卡“特別開心,以后在橫琴看病就醫方便很多,實惠很多。”7月4日早上,在橫琴新區綜合服務中心,常住橫琴的澳門居民吳麗卿作為首批代表正式領取了“澳門居民參加珠海醫保社會保障卡”。
? ? ? ??這也標志著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正式覆蓋居住橫琴一體化區域的澳門居民。而此前,澳門居民內地參保主要通過就業形式。
? ? ? ??領到內地社保卡,吳麗卿格外欣喜。以前在澳門看病就醫,私立醫院收費貴,公立醫院免費但排隊時間長。而現在,她到橫琴或珠海其它醫保定點醫院就醫時,與珠海市民沒有任何區別。
? ? ? ??與她一同領到社保卡的還有梁健昌一家三口。去年9月,梁健昌全家適齡人士都辦理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如今,擁有這一身份的他們成功參與內地醫保。眼下,梁健昌正在準備為8歲的兒子辦理參保。
? ? ?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理事長吳小麗也來到現場,在她看來,該項試點給了澳門居民多一項選擇,讓澳門居民更安心。她說:“內地人口多、病例相對多,醫療的臨床經驗豐富,在橫琴生活的澳門居民也能享受到就近的醫療服務。”
? ? ? ??7月1日,常住橫琴的澳門居民參加珠海市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正式推出。截至目前,已經辦理橫琴居住證的澳門居民有310人,橫琴及一體化區域已設置9個辦事窗口可辦理該項業務。7月1日—3日,已為澳門居民26人辦理了參保手續。
? ? ? ??“該舉措是珠澳兩地在醫療保障領域推出的合作項目,是對國家支持在內地居住港澳臺居民依法參加社會保險決策的具體實踐,將為養老、就業、教育等更多社會政策的協同創新提供經驗。”橫琴新區黨委副書記李偉輝表示,澳門居民持該社保卡可以在珠海市所有醫保定點機構使用,根據一定的程序,也可在全國一萬多家醫保定點醫院使用。
?
※聲 音
? ? ? ??粵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構建粵港澳文化遺產游徑系統,是一次重新梳理三地文脈,解讀灣區歷史的契機。比如,如果我們僅停留在廣東追尋孫中山先生的足跡,或許只能了解其早期的起居生活、學醫以及開展革命斗爭的歷史,但不知孫中山所言:“我之思想發源地即香港。”唯有全面梳理和完整呈現,才會更接近歷史原貌,活著的歷史才會歷久彌新,由此形成牽系三地的新紐帶。
——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馬向明
? ? ? ??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將有力推動粵港澳三地區域旅游一體化。新政將會刺激入境游客選擇“廣東入境、港澳出境”的策略。廣東能依托鄰近港澳的國際交通樞紐和龐大的入境游客流,發展入境旅游市場;廣東旅游資源的接入,也能使港澳的國際游客立體化感受大灣區的多樣魅力。
——嶺南控股廣之旅總裁朱少東
? ? ? ??粵港澳大灣區非常有潛力打造成一個國際化灣區,對全球人才具有較大吸引力。在把人才吸引到灣區就業、創業后,如何把他們留下來,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就業,醫保、社保、稅收乃至孩子入學等問題環環相扣,社會保障體系是否完善成為影響人才穩定性的關鍵因素。無論是宜居還是宜業,都需要更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及配套服務支撐。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香港“一帶一路”國際研究院研究員顧敏康
? ? ? ??粵港澳大灣區要打造“人才灣區”“人才高地”,面向全球人才推出稅收優惠政策是其中一項有力舉措,可以讓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創業的人才獲得實實在在的減稅收益,相信可以收獲一定效果。但把人才吸引進來,還要讓人才長久留下來,僅僅依靠稅收優惠的吸引力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打造更加有吸引力的就業創業環境,推出更靈活、更高效的人才管理方式及制度,這些才是“治本之策”,能夠更好促進人才等發展要素便捷流動,并吸引全球人才在粵港澳大灣區就業乃至扎根。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經濟學系教授林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