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重要在哪里?鄭永年:推動制度改革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
10月26日在“讀懂中國”廣州國際會議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鄭永年從全球化的角度對粵港澳大灣區進行分析。
他認為,大灣區是新的全球化的最好抓手,新一輪全球化需要制度的現代化,并且制度的改革要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大灣區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其制度創新必然會有化學反應,也必然能推動新一輪的全球化發展。
鄭永年表示,到2035年,中國應實現人均GDP達26000美元左右這樣的目標,但這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且并不好走。不過,相比西方政治出現的問題,中國則有制度優勢,比如中國在分配上就取得了很大成就,大力消除貧困,這在全球來看都非常了不起。
鄭永年談及粵港澳大灣區時說,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不僅是廣東發展的需要,而且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因為,中國發展到現在這一階段,需要一些大的發展平臺,除了粵港澳大灣區,還有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均是區域發展平臺。
鄭永年認為,與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挑戰更多,比如“一國兩制”,但這也是優勢,意味著大灣區可以吸收不同制度的優勢。
鄭永年將粵港澳大灣區比作“內部的歐盟”,并認為大灣區有著歐盟所不具備的優勢,歐盟沒有很強大協調機構,大灣區可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下做得更好。
鄭永年說,新的全球化發展,需要制度的現代化,大灣區的發展同樣也需要現代化制度,而且制度改革創新,關鍵要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大灣區有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它的制度創新必然會有化學反應,也必然能推動新一輪的全球化發展。
上一篇:南方日報專訪姜力琨:發揮深圳核心引擎作用 推動大灣區建設不…[ 06-26 ]
下一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大灣區之聲”采訪法律專業委員會粵港澳三地…[ 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