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將試行按常住地登記戶口,戶口將消失?
2020年,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重磅改革政策接二連三推出,戶籍制度改革這樣的“硬骨頭”也在積極推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4月9日公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第一次對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明確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改革任務。
?
值得注意的是,《意見》指出,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其中包括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意見》要求,暢通落戶渠道,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時隔三個月 戶籍放開力度有何變化?
早在去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曾經印發了《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里面提到:“以戶籍制度和公共服務牽引區域流動。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
顯然,這次最新的《意見》里,放開放寬的范圍更廣更大,包括特大城市,也就是常住人口在500萬-1000萬的城市;而去年12月25日的文件里,放開放寬的城市,是沒有特大城市的。其實,包括武漢、成都、東莞、南京、鄭州、杭州、沈陽等特大城市,基本上都出了政策,卷入了搶人大戰,而這次的《意見》,更像是順應了這種趨勢。
戶籍限制減弱 戶口會消失嗎?
當前,隨著改革推進,戶籍限制越來越弱,未來戶口會不會消失呢?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馮奎表示,戶籍制度改革不是要消滅戶口登記這種管理形式,而是要使得人的身份,人的流動性,人所享受的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戶籍相脫鉤,未來只要是中國公民,你在中國任何一個地方,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務,這對建設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的標志性意義。
?
勞動要素流動不同于其他要素流動,具有極強的引領性、綜合性和整合性。2012年以來,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數量和比重雙雙下降,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中國未來的發展應該更多依靠人口素質的提高、人口效率的提升。因此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特別是要推進勞動力要素和土地要素、資金要素等等一系列要素的市場化改革,目的就是要提高效率,朝著創新型國家的方向邁進、發展。
?
而在要素市場化改革這一大背景下,馮奎預計未來戶籍制度改革力度還會進一步的加大。
中央出臺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意見引起省內外專家熱議
?
多位省內外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意見》在激活土地等多種生產要素、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等方面實現新突破,對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等方面意義重大。
?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認為,《意見》出臺后,將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出各個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在全國加快形成高標準的要素市場體系。
?
焦點一:新增“數據”要素
公眾參與數據資源開發
廣東可嘗“頭啖湯”
本次《意見》最重要的變化之一是在傳統的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要素外新增了“數據”要素。
?
《意見》提出,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制定出臺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
?
“重視數據要素的作用本質上是肯定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經濟研究所副主任許英明表示。
?
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4.73萬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僅廣東就突破7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第一。數字經濟的崛起疊加新科技周期的來臨,正在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
許英明認為,《意見》將充分發揮“數據”這一新型要素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使大數據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
對于備受關注的“數據孤島”問題,《意見》提出,要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支持構建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
?
近年來,廣東在“數字政府”建設上走在全國前列,疫情防控期間,通過大數據,在“粵省事”“粵商通”等平臺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發布的研報認為,?《意見》明確了政府數據的采集和共享,將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加快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
?
對于健全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姜江表示,關鍵是要加強數據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保護就是要給數據資源確權,明確不同類型數據資源的權利歸屬,并在此基礎上加強立法保護。
?
“開發就是要更好發揮我國數據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等獨特優勢,按照市場配置資源的基本規律,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發揮配置數據資源的主導作用。”姜江說,在數據資源確權清晰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向社會公開數據資源,讓公眾充分參與到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工作中,廣東等地可以在這方面率先探索。
?
焦點二: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
瞄準用地供需“痛點”
激活產業發展載體
針對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意見》提出要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廖永松看來,此次發布的《意見》與此前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土地管理法》修訂等,是一套綜合性的改革舉措,對充分激發釋放土地要素活力有重要作用。
?
“尤其是在應對疫情帶來沖擊的大環境下,如何激活土地資源要素,對幫扶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意義格外關鍵。”廖永松表示,一方面是不少產業、項目用不上地,一方面是仍有大量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在廣東的城中村改革中,部分城鄉邊界、農村集體用地的產權主體邊界不夠明晰。而不穩定的產權,往往會導致低效的資源配置。
?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裕民亦指出,《意見》中提到的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一系列舉措,對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的整體高質量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
葉裕民舉例介紹,廣東珠三角不少城市的城中村產業技術水平低、土地利用效率低、居民收入水平低,但通過系統更新改造,可以通過市場化手段,為城市新市民大規模提供可支付住房,進而集聚留住高素質人才和就業隊伍,積累人力資本,吸引企業家投資,建構人、產業、空間的高品質循環系統,同步促進國家與城市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在面對疫情帶來的低迷外部環境中,實現經濟的可持續增長。
?
在葉裕民看來,這也是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十分重要的原因。她認為,土地要素市場化是推進全要素市場化的載體,可以與勞動力、資本等其他要素結合,使不同領域改革的成果相得益彰。
?
記者關注到,近年來,在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進一步提升土地產值上,廣東已邁出了一大步。
?
根據此前省自然資源廳公布的數據,自2008年實施“三舊”改造到今年2月底,全省累計完成“三舊”改造項目7905個,其中屬于產業結構調整類的占55.2%,改造后當年實現產值約為改造前的2倍。今年廣東還將爭取完成“三舊”改造面積6萬畝以上。
?
“《意見》中明確要研究完善促進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稅費制度,早在2017年廣東省就頒布了《廣東省“三舊”改造稅收指引》,2019年又做了修訂,走在了全國前列。”律房律地研究院首席專家龔軍偉認為,廣東“三舊”改造工作與《意見》傳達的精神不謀而合。
?
焦點三:放開放寬城市落戶限制
賦予廣深等市調整空間
利于吸引技能型人才
大城市落戶政策備受關注,在《意見》中也被重點提及。
?
《意見》提出,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準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
記者梳理發現,去年底,中辦、國辦印發《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也提出,全面取消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的城市落戶限制,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的大城市落戶條件。
?
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所長左曉斯認為,兩份文件比照來看,《意見》有兩大亮點:落戶限制的放松力度更大,落戶限制的放寬方式有所創新。
?
近年來,廣東各地的城市落戶政策已經在逐步放寬。例如。珠海從2018年3月1日起執行納稅入戶等新的戶口遷入政策。江門等地提出,非當地市籍的居民具有初級職稱即可入戶。
?
“戶籍制度改革的實質并不是要一張紙,而是戶口背后的基本公共服務。”劉世錦表示。
?
對此,《意見》提出,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
?
“放開落戶限制只是‘打開門’,更重要的是落實外來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即讓外來人口在醫療、社保、住房、就業、子女教育等領域享受與本地市民同等的待遇。”廣東省社科院社會學與人口學研究所原所長鄭梓楨表示。
?
《意見》提出,營造公平就業環境、優化國有企事業單位面向社會選人用人機制、加強就業援助、加快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完善技術工人評價選拔制度等。
?
劉世錦認為,這些措施對勞動力資源重新配置,提升勞動力市場的活力和韌性,都具有重要積極作用。
?
左曉斯最近在一項調研中發現,廣東部分城市近年來面臨著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問題,技能型勞動人口短缺較為明顯。
?
“廣東是制造業大省,對勞動力的需求很大,很多城市面臨著人口和勞動力競爭。”左曉斯表示,《意見》賦予廣州、深圳等超大、特大城市更多戶籍政策的調整空間,也有利于廣東各城市吸引優質的技能型人才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