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施“雙循環”戰略?
文|林學軍 ?暨南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國際商務教研室主任
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指出,要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表述,對我國經濟發展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首先,“雙循環”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大沖擊的背景下提出的。此次疫情造成全球供應鏈中斷,破壞了全球分工系統,產品進出口受阻,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蕭條。因此,“雙循環”就是一種在全球經濟困境中,以我為主擺脫經濟衰退的戰略。二是“雙循環”是在逆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提出的。當前英國脫歐,美國提出“美國優先”,并多次挑起貿易、科技爭端,甚至提出中美脫鉤論,我國對外經貿的大環境急劇惡化,因此,我國必須改變經濟發展戰略,從過去的外向型經濟,轉向以內需發展為主的發展戰略。三是“雙循環”向國際社會表明我們堅持開放不動搖,我國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國內、國外兩個循環相互促進的決心。
總之,“雙循環”就是我國在新的歷史時期的發展戰略,核心就是以下兩點:一是要擴大內需。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2萬億元,巨大的市場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必須在國內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國內大市場,以內需為主要動力推動經濟發展。二是要加強對外經貿合作,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去”;同時要改善營商環境,吸引外資,利用國外資金和先進技術,培育中國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實施“雙循環”戰略?首先,我們要看到當前的機會與挑戰,要學會轉危為機。新冠肺炎疫情確實給企業經營帶來困難,但是也促進企業轉型增效,提高質量,降低成本;還給某些產業的發展帶來機遇,例如,宅家培育了眾多的網上消費者,許多傳統的貿易企業加入電子商務行列,因此,電子商務、數字貿易大發展,網上辦公、網絡教育、遠程醫療等行業也快速壯大,老牌的廣交會也創辦了“云上廣交會”,這對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粵港澳大灣區有良好的網絡基礎設施,有騰訊、華為等知名企業,大灣區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努力發展數字經濟。政府要制訂長遠規劃,實施優惠的財稅政策,支持企業建設數據中心,形成數據的收集、儲存、處理、開發、應用的完整產業鏈,培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產業。
其次,要重視國內市場,開發國內市場。廣東是中國第一出口大省,外向型經濟特征顯著,充分利用國際市場確實能推動經濟較快發展,但也容易受到國際經濟波動、貿易摩擦的影響。廣東應當加快向國內市場轉型,挖掘內需,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當前,我國市場雖然龐大,但是市場受到各種阻隔十分嚴重,導致市場碎片化。例如,粵港澳大灣區就存在“一國兩制,三種貨幣,四個關口”,導致商品流通受阻,人力資源、資金、技術、信息等流動不暢等,因此,必須努力去除行政、法律、制度的人為障礙,形成統一、有序、公平競爭的大市場,這樣才能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激發市場活力,釋放內需市場的潛力。
其三,穩就業,保民生。除了利用國內大市場外,粵港澳大灣區還應當努力增加就業,提高百姓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達到擴大內需的目的。當前,我國經濟正在從疫情中走出來,經濟出現V型反轉的可喜局面,各級政府不僅要以減稅、降費支持企業,還應當從全產業鏈支持企業發展,打通產業鏈的各個環節,讓企業有資金、勞動力、原材料、項目和收入。還要發揮各行業龍頭企業、骨干企業的作用,通過分包、發包等方式,帶動中小企業發展。還可以組織中小企業共同開發市場,抱團出海,引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其四,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的確改變了全球價值鏈的布局,以前只考慮經濟成本的全球生產布局,現在還必須考慮全球價值鏈的可控性,因此,許多國際企業會考慮將生產的關鍵環節遷回本國,或者本地區,生產的其他環節也向本國附近收縮,加上中美之間的貿易、科技爭端也導致一些企業離開中國,美國計劃建立沒有中國參與的國際經濟體系,這些都助長了逆經濟全球化。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最開放的地區,必須加強與世界的經濟聯系,尤其是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合作。通過與這些國家、地區的貿易往來,相互投資,利用各國、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實現經濟發展良性的外循環。
其五,改善營商環境 ,努力吸引外資。新冠肺炎疫情的打擊,逆全球化的思潮,的確導致一些外企離開中國,但是,企業還是有很強的市場敏感性,龐大的中國市場,較低的勞動成本,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法治環境,都是外資企業留在中國的吸引力。從目前情況看,外資在我國的直接投資不降反升。粵港澳大灣區是外資的熱土,還要努力改善投資的環境,利用南沙、前海、橫琴自貿片區,不斷探索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擴大外資準入的領域,實施外企國民待遇等措施,還可以利用港澳的特殊地位,進一步引進外資,引進技術,擴大開放。
最后,建設高端產業集群,提高產業的競爭力。當前,我國的短板在科技創新,許多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需要從國外進口,我國應當努力提高創新能力,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粵港澳大灣區在研發投入、研發人才名列全國的前茅,深港創新圈創新能力已經超越硅谷,有能力建設成為國際創新中心,因此,粵港澳大灣區應當加大創新投入,廣泛引進全球創新人才,瞄準國際科技的前沿領域,攻克重大的科技難關,為國家經濟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發展高科技,建設高科技產業集群十分重要,在集群內形成研發、設計、制造、營銷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各企業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相互競爭,有助于知識共享,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促進產業的良性發展,提升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帶動本區域和全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