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大灣區,是什么讓港澳媒體記者驚嘆連連?
11月6日至10日,大灣區迎來一批特殊的“觀察員”——由27家港澳媒體及16家中央、廣東省內媒體組成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中采訪團”。值得注意的是,采訪團近百名記者中近一半來自香港、澳門。
汽車充電速度可以像加油一樣快?
運載火箭怎樣在南沙完成裝配?
香港青年如何立足橫琴在餐飲業闖出一片天?
……
來看看是大灣區的什么新鮮事,讓采訪團的觀察員們驚嘆連連
?
▋看見創新
這次粵港澳大灣區采訪行程設計“心”意十足。
大灣區發展最受重視、動能最強勁的是什么?非科創產業莫屬。
近年來,廣東加快打造大灣區5G、集成電路、納米、生物醫藥等四大產業創新高地,大力推進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目前已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41個工業大類中的40個,其中8個萬億級產業集群,還擁有獨角獸企業達63家,占全國的1/5,總價值約2萬億元。
此次行程讓采訪團印象最深的,無疑也是大灣區科創產業的突飛猛進。
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南沙總部基地不久前才建成投產。這家科技企業自主研發的XFC極速充電動力,目前電池最大充電功率達480kW,0-80%充電僅需7.5分鐘,充電速度可達市面上普通快充電池的6倍。這也是全球首家超快充動力電池專業工廠,全面建成后每年可為約6萬臺車提供動力配套。
“讓充電像加油一樣快”是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的目標。
采訪團成員感嘆,充電像加油一樣快,廣大新能源汽車車主的夢想正在加速實現。
不僅是這家專業工廠。在廣州南沙的中科空天飛行科技產業化基地,觀察員們感嘆“大灣區也能造火箭了”。車間里,“力箭一號”運載火箭已完成裝配,靜待發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珠江入海口,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自動化碼頭上,吊塔林立,巨輪穿梭,無人駕駛的IGV拖車載著集裝箱格外“忙碌”,效率之高令觀察員們印象深刻。
澳門日報記者牛寅虎不禁豎起大拇指,“在粵港澳三地協同下,大灣區科創產業集群逐步成型,創新力更足,引力更強。”
深圳河畔,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內,機械臂轉動,藥物合成、移液、分裝、攪拌等工序一氣呵成,通過晶泰科技的“AI+機器人”技術,新藥研發時間顯著縮短。
澳門廣播電視公司記者何嘉愉贊嘆,“大灣區科技企業云集,在新能源、AI、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不少前沿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發展速度令人驚喜。”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中采訪團”在采訪中。
“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連續四年位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以深港河套和粵澳橫琴為“兩點”、以廣深港和廣珠澳為“兩廊”的創新發展格局正加快構建。依托粵港澳三地豐富的創新資源,大灣區不斷匯聚高水平創新企業和高層次人才,推動這里成為科技創新的樂土。晶泰科技就是受益企業之一,目前該企業1000多名員工中,有5%左右就來自港澳,大部分是中高層管理人才。
“期待未來港澳地區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在貿易、金融、文旅等傳統領域,也能在高端制造業等新興產業更充分融合,合作發展?!兵P凰衛視記者陳睿希說。
▊看見機遇
大灣區強勁的科創產業發展勢頭讓觀察員們連連贊嘆,而這里正在上演的一個個港澳青年創業掘金的故事,特別吸引了港澳記者的關注。
“北上”,是近年來港澳青年創業的熱門話題,投資大灣區就是投資未來,這同時成為大灣區融合的最佳注腳。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后,香港年輕人孫弘睿在南沙成立了港澳青年創業基地。幾年來,大灣區蘊藏的機遇令他感受深刻,“這里產業豐富,特別是制造業發展極快,對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可以在大灣區城市內尋找到幾乎全產業鏈上的合作方。這對于傳統香港的創業路徑是一種革新,是港澳創業者的絕佳選擇。”
廣闊的市場腹地也是吸引港澳青年“北上”的重要原因。2015年,香港青年藍光看到橫琴餐飲業的空白,決定在此立業,“立足大灣區,我們面對的是整個內地,乃至國際市場,機遇無限!”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集中采訪團”在前海采訪中。
在深圳前海夢工場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中心,人工智能、企業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創業企業從這里啟航,目前已累計孵化創業團隊1023家,其中香港團隊591家。
廣東已建成以大灣區(廣東)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龍頭、12家重點基地為骨干、珠三角57家特色基地為基礎的“1+12+N”體系,累計孵化港澳項目近4000個,吸納港澳青年就業近5500人。
眾多港澳青年“北上”逐夢的故事,讓香港紫荊雜志社記者羅立恒有感而發,“幾天的采訪,讓我看到大灣區對港澳青年創業的政策支持,為港澳初創企業打造了完善的創業生態,這讓港澳青年擁有了更寬廣的發展空間?!?/span>
▊看見生活
港珠澳大橋上車流穿梭三地、深港兩地的列車絡繹不絕、往返于橫澳兩地的澳門居民摩肩接踵……據統計,目前已有超20萬港澳居民在粵工作。此次采訪中,不只“樂業”吸引了采訪團成員的關注,大灣區生活的便利與愜意也讓港澳記者多次發出由衷的贊許。
近年來,大灣區持續拓寬深化規則機制“軟聯通”,通過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港澳居民在大灣區內地生活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公共服務。
目前,港澳企業在粵開辦時間壓縮到1個工作日內辦結,31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注冊執業資格。
“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落地,三地往來更加便捷,今年以來北上港澳單牌車已超百萬輛次。
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實現深港跨境“一件事一次辦”,可提供560項政務服務。
“‘灣區通’工程是港澳居民最能體會到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舉措之一,讓大灣區真正成為粵港澳三地居民宜居宜業的家園,讓越來越多的人到此安居樂業。”華僑報記者梁偉瑜說。
在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的澳門退休老人在做義工。
采訪團來到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橫琴綜合服務中心當天,正是這里成立四周年的日子。在橫琴居住已三年的澳門退休者梁愛花是這里的義工,剛剛幫助一個老人理完發,滿臉笑意地告訴觀察員,“橫琴環境好,生活也便利,在這里很有歸屬感,我常和我澳門的老朋友推薦來這里養老?!?/span>
“我們希望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把澳門的社會服務經驗帶到橫琴,推動澳門居民融入橫琴發展生活。”澳門街坊總會廣東辦事處助理主任陳偉良說。
五天的采訪行程,讓何嘉愉看到了大灣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更多港澳居民來大灣區內地城市走走、看看,感受這里強勁的發展動力和友愛包容的氛圍。”她說,“我相信,隨著港澳和大灣區內地城市融合越來越充分,這里的吸引力會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