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開放共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與轉型
理解當下的中國,繞不開粵港澳大灣區,也繞不開廣東。就此而言,歷屆從都國際論壇為世界打開了一扇觀察和感知當代中國的窗口。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活力最為強勁的地區之一,在這次從都論壇上,多位參會嘉賓聚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成就與機遇,探討大灣區未來的轉型方向與合作空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實施以來,大灣區在規則機制、科技創新、民生改善等重點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中國農業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深圳市大灣區金融研究院院長向松祚認為,從城市互聯互通的多方面來看,大灣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做得非常不錯,接下來,大灣區發展的關建就在于轉型和升級,要不斷推動原創性科技創新,“長遠著想,粵港澳大灣區能把基礎的科學創新能夠做起來,這樣在一些產業上,未來才能夠引領世界。”
從都論壇主會堂
向松祚還提到,推動大灣區金融科技發展,要拓展針對創業企業、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建立法制架構,這是香港能成為金融中心的一個基點:“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僅要穩定住,還能夠提升,未來判斷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整合或者金融合作就一個指標,就是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是不是在提升。”
上世紀80年代,芬蘭前總理埃斯科·阿霍首次來到中國,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他表示,廣東是改革開放取得成功的一個很好的案例,在經濟和貿易發展領域都提供了許多空間和機會。埃斯科·阿霍說,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后,芬蘭和中國就開始在移動通信領域展開合作,大灣區有東莞這樣高效的生產基地,也打造了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未來,芬蘭和大灣區可以在科技領域進一步加強合作。
埃斯科·阿霍說,在科技領域,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我們正在開發核能,對芬蘭來說,如何研發使用中小型核反應堆是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是生物經濟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在這一領域我們有很多處于領先地位的跨國公司,中國也很樂于與芬蘭這樣的國家合作,來獲得用于建筑和消費等領域的可持續性產品。”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前沿,不僅展示改革開放的成果,還有人文環境所釋放出來的魅力,對世界各國都有著很大吸引力,“我認識的很多外國朋友,他在廣州,在深圳,以及其他地方來開這些會,他們的感覺都非常好,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覺得廣東,不僅僅是中國的廣東,更是世界的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