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一等獎!
港珠澳大橋又獲獎啦
今日(24日)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
共評選出250個項目
其中由廣東省提名的 “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項目
獲得2023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
港珠澳大橋項目獲一等獎
港珠澳大橋位于中國南海珠江出海口伶仃洋海域,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跨海交通工程。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由人工島、橋梁和隧道組成,于2009年底正式開工,2018年建成通車。它創造了無數工程奇跡,承載了中國幾代工程人的智慧與夢想,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黃金通道”。
廣東、香港參與的多個項目獲獎
202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50個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49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4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2項,一等獎8項,二等獎5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139項,特等獎3項,一等獎16項,二等獎120項。
除了“港珠澳大橋跨海集群工程”項目外,廣東、香港參與的多個項目也榜上有名。
由廣東工業大學聯合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東佛智芯微電子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面向高性能芯片的高密度互連封裝制造關鍵技術及裝備”獲二等獎。
由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新一代電動汽車關鍵部件及整車平臺自主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則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由華南理工大學牽頭完成的“高效發光玻璃復合光纖激光器關鍵技術及應用”獲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國家自然科學獎項方面,廣東有4個項目獲得二等獎,其中醫療界項目有2個: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曾木圣團隊的“EB病毒致癌分子機制與靶向干預”項目獲二等獎;由廣東省提名,南方醫科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單位聯合完成的“炎-癌轉化和癌前病變的分子基礎和干預策略”獲二等獎。
此外,同樣由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牽頭完成的“鼻咽癌精準防治策略的創立及推廣應用”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聯合深圳市精鋒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完成的“膀胱癌精準微創智能診療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項目則獲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由中山大學胡建勛和香港科技大學李衛平完成的“數值幾何不變量在雙有理變換下的變化”、由香港大學徐愛民參與的“生長因子FGFs調控糖脂代謝新功能與新機制”分別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由香港理工大學戴建國參與的“大宗細粒固廢低鈣重構制備超穩材料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