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政觀察】廣東:改革之光 照亮中國式現代化
? ?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廣東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嶄新篇章,書寫廣東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生動實踐。
? ? ??讓我們跟隨廣東臺記者們走進南粵大地,全方面了解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廣東各項改革措施取得的切實效果。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全面激發創新活力
? ? ? ?科技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廣東著眼發展新質生產力,下好改革“先手棋”,一體推進科技、教育、人才體制改革,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實質性突破,全面激發創新活力。
? ?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喜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他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就誕生于河套深圳園區。而同樣來自河套的一家科技公司成為了全國首家向海外成功交付超導量子芯片的企業。
? ?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在這個面積僅有3.89平方公里的園區里,平均每平方公里就誕生超過50個高端科研項目。小園區為何能迸發大能量?制度創新是動力源泉。從2022年開始,合作區就采用“揭榜掛帥”的方式把引進項目篩選的第一棒交給市場。
? ? ??隨著“一區兩園”的協同發展、“科匯通”試點的全面展開、財稅優惠政策的落地實施,河套的科創項目和人才釋放出強大創新動能。
? ? ??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國內首部科學城專項法規正式落地。條例圍繞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人才環境、金融支撐等重要領域,提出一系列創新制度安排。
? ? ??深圳市光明區科技創新局局長陳曉青介紹,光明科學城更注重以市場化為導向、科研與產業的深度融合,一方面科研會產生源源不斷的成果,去轉化促進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產業也會產生源源不斷的技術需求,來推動科研的技術研發,通過雙向驅動的方式,來打造“四鏈融合”的創新示范區。
? ? ??奔著問題去、盯著問題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特征。全面激發創新活力的痛點、難點在哪里?記者走訪多家科研單位發現,包容基礎研究的不確定性、減少相關文書工作、解綁科研人員的時間,都是一線科研人員的迫切需求。
? ? ??以一份驗收材料為例,從200多頁到僅有7頁紙,從厚到薄的過程正是因為廣東推行了“負面清單+包干制”的改革措施。所謂“負面清單+包干制”,就是在省基金項目經費使用中,除了十類嚴禁列支的項目和范圍外,科研人員將有更大自主權。
? ? ??2022年,省科技廳把改革成果推廣到所有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從10萬元到300萬元的項目全部實現了包干制。截至2024年6月,已支持超2.2萬項省基金項目,涉及科研經費超30億元。
? ? ??全面激發創新活力,既要鼓勵“從0到1”的基礎研究,也要支持“從1到10”的科技成果轉化。其中,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被認為是科技成果轉化接力賽的“關鍵一棒”。
? ? ??早在2020年,全國就有40家單位開展試點,廣東省科學院正是其中之一。通過一套組合舉措,已經孵化超過100家科技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四技”收入連續位居全國科研院所前列。
? ? ??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下,一座座大科學裝置巍然聳立,一家家創新型企業星羅棋布,一批批高水平人才紛至沓來,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廣東區域創新能力實現“七連冠”,基礎研究競爭力指數躍居全國第二,? ? ?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連續4年居全球創新指數第二位,廣東正奮力從經濟強省向創新強省邁進。
?
深化稅收征管改革
構建現代化稅費服務新體系
? ? ? ?2021年3月,《關于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發布,隨后廣東被確定為全國4個綜合改革試點地區之一,承擔起為全國改革大局闖關探路的使命。三年多來,廣東將“以數治稅”貫穿于稅收征管改革全過程,大力推行優質高效智能稅費服務、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稅收征管和服務一體化,以稅收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
? ?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條件特殊性。日前,“粵澳社保跨境一網通”正式上線新電子稅務局。繳費人在登錄網站后只需點擊“澳門社保業務”模塊,即可自動跳轉到澳門社保基金辦理入口。
? ? ??立足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廣東稅務部門聯合人社、人民銀行、澳門財政局等多個部門推出跨境人民幣全程電子繳退稅費、琴澳互設自助辦稅終端等多項創新舉措。
? ? ??在廣州南沙,灣區稅收規則轉換銜接機制也正不斷深化。為便利港澳居民享受南沙個稅政策優惠,稅務部門推動10余項稅收規則與“港澳稅負”計算規則銜接,在電子稅務局上線“港澳居民優惠減免測算”功能模塊。
? ? ??在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的林主任分享:“設計全流程氣泡提示自動彈窗指示,“點對點”輔導辦理,可以按照香港的稅務政策繳納稅項,讓我能在南沙安居樂業、專心發揮所長”。
? ? ??近年來,針對“多地跑”“折返跑”等涉及跨域辦理的情況,廣東積極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探索稅費服務事項省內通辦和跨省通辦等服務。
? ? ??在江門,這家企業負責人因之前在海南登記的個體戶較長時間沒有申報,作為新辦的關聯企業,公司納稅信用等級受到了影響,急需辦理海南當地的申報業務。
? ? “沒想到現在在江門的辦稅服務廳就可以提交申報資料,由這邊的稅務人員預審核并連線海南稅務部門受理,不用跨省跑,非常方便!”企業負責人黎立成表示。
? ? ??跨域通辦實現的背后是對稅務系統的全體系優化和流程再造。通過設立市、縣兩級集約處理中心,實現線上業務及時響應。同時進一步健全稅費服務跨區域協同聯動機制,統一受理條件、辦理資料、辦理時限等業務標準。
? ? ??目前,廣東涉稅跨域通辦清單已涵蓋390個事項,有效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全省共開設了569個跨域通辦線上云窗口和線下實體窗口,有效減少企業跨省往返辦理業務的次數和時間,促進生產要素的高效流動。
? ? ??為進一步實現“就近辦”“便利辦”,廣東還推動稅費服務融入政務服務“一張網”,進駐省內79個政務服務中心,多項業務上線全省2.5萬臺“粵智助”自助機和9800臺銀行自助終端,實現智慧稅務建設與數字政府建設一體推進。
? ? ??中山大學法律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楊小強表示:“廣東在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方面路徑非常清晰,一方面通過提升稅務管理和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以科技驅動服務升級;另一方面,通過跨省通辦、灣區通辦打破了地域限制,促進了資源的自由流動,加速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也為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構建提供了有力支撐。這種數字化轉型 一體化發展的改革路徑,也為其他省份提供了可復制的模式。”
?
構建完善司法惠民服務網絡
賦能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
? ? ? ?作為全國司法體制改革首批7個試點省份之一,廣東堅持創新完善司法服務保障社會治理制度機制,不斷提升司法質效和公信力。
? ? ??炎炎烈日之下,在茂名高州市金山街道陳垌村的一處農田旁,村民們爭論不休。
? ? ??從去年10月開始,他們將100多畝農田出租給外地返鄉客商,但由于雨水較多,農田種植的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承租方經濟損失較大,導致資金短缺出現土地租金拖欠的情況。
? ? ??因為當初沒有簽訂合同,雙方便在欠款問題上產生了許多爭議。于是,村民來到所屬街道辦尋求幫助。
? ? ??接報人員了解情況后,立馬對接到所在地金山街道司法惠民服務中心。司法惠民服務中心介入后,迅速聯合高州市人民法院金山法庭、當地派出所司法所干警以及街道辦形成調解小組,大家發揮各自的職能優勢迅速開展調解。
? ? ??司法工作者發現,由于村民的承包地的畝數和界至都沒有約定清楚,加之前前后后參與勞作的農民達到40多人,增加了村民人數、工作內容以及所欠工資等信息的核算難度。
? ? ??多方合力下,“情理法”融合調解,承租方同意一次性付清所欠土地租金及工人們的工資,看起來矛盾尖銳的欠款爭端,通過街道司法惠民服務中心牽頭,就在“家門口”調解成功,雙方握手言和。
? ? ??茂名高州市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進基層,實現司法惠民便民服務網絡“全覆蓋”。2019年以來,已經建立40個司法惠民服務中心,488個村級司法惠民服務點,成功化解各類訴前糾紛1.7萬余件,司法確認4200多件,解決爭議標的2.7億余元。
? ?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廣東緊抓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領域和環節,完善司法服務保障社會治理制度機制。
? ? ??全省法院將定分止爭的司法職能嵌入到黨委政府社會治理整體布局中,主動融入省委政法委“1+6+N”基層社會治理工作體系。
? ? ??全省420個法庭把指導人民調解的法定職能落實落細,并建立789個訴訟服務站、法官聯絡點,228個網上巡回法庭,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化解民間糾紛的基礎性作用。
? ? ??各基層法院立足本地實際,因地制宜大力探索推進前端治理新模式,繪濃訴源治理“新楓景”。
?
大力推進強鎮賦權強街放權改革
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 ? ? 近年來,廣東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堅持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深入推進鎮街體制改革,推動資源、管理、服務下沉,努力提高社會治理智能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力爭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
? ? ??在深圳,有這樣一個“民意速辦”平臺,讓市民的“急難愁盼”被及時感知、快速響應。周女士今年在平臺上提交了一個退費糾紛的工單,不到24小時就得到了解決。
? ? ??近年來,深圳圍繞“辦好群眾大大小小的事”,深入推進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將全市537個民生訴求渠道整合為23個,打造了以“民意速辦”平臺為主的受理渠道體系,破解了曾經渠道分散、辦理流程和時效要求各異等問題。
? ? ??明晰的清單是訴求精準分撥、高效辦理的核心和關鍵。在平臺的運行辦公室,我們看到職責清單上,各類訴求被分門別類細化成了4177項,單噪聲投訴一類,就分了38個事項。深圳民生訴求綜合服務改革通過編制“三清單”、兩機制,推動部門職責職能不斷優化調整。
? ? ??目前,平臺的注冊用戶量達到了2000萬左右。改革以來,民生訴求的平均辦理時長較改革前壓縮了65%以上,市民的滿意率都達到99%以上。
? ? ??如果說“民意速辦”平臺是一雙無形的手,那么行政執法就是一雙有形的手。
? ? ??汕尾陸河河田鎮的執法人員正在對餐飲店經營資質進行抽查,并快速作出處罰決定。類似這樣看似簡單的處罰,在2020年前,則需要鄉鎮政府向上級政府協調力量參與執法,“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情況長期困擾基層。
? ? ??為解決多頭執法、重復執法及基層執法力量分散薄弱等治理難題,廣東近年來積極推進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于2020年8月發布了《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的公告》等文件,賦予鄉鎮(街道)行政權力,擴大其經濟社會管理權限,鄉鎮政府“權小責大”的困局得以改善。
? ? ??汕尾市陸河縣河田鎮綜合行政執法隊副隊長彭康文介紹,“自職權下放以來,查處各類食品安全問題案件24宗,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5宗,同時加大對農業農村領域、衛生健康領域等違法行為查處,處理12345投訴300余宗,按時辦結率達100%。”
? ? ??在改革實踐過程中,多個地市對鄉鎮(街道)執法職權下放并不是“一放了之”。各地根據執法中出現的情況,動態調整執法職權,確保鄉鎮(街道)對下放的職權“接得住、接得好”。
? ? ??近年來,廣東深入推進鎮街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與事權相銜接的保障機制,不斷激發鎮街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切實為基層賦能增效,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專業規范運作、依法依規辦事,社會治理參與渠道不斷拓寬,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 ? ??廣東省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代凱表示,“這樣的改革,是把群眾的積極性、社會的力量,包括志愿組織和社會組織力量都調動其中。通過這樣的方式,讓群眾在參與當中,讓他有獲得感、自豪感、榮譽感。所以這些年,廣東的法治廣東、平安廣東建設,一直是走在全國前列。”
?
延續傳統文化血脈
書寫中華文明新章
? ? ? ?作為全國第一經濟大省,近年來,廣東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扎實推進文化強省建設、持續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深入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程、嶺南文化“雙創”工程,自覺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生活新期待作為文化強省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奮力書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廣東篇章。
? ?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全書”,高校是傳播知識、傳承文明、培養人才的重要陣地。近日,由省地方志辦編撰出版的近七萬冊地方志書正式贈予45所高校,旨在整合包括地方志書、數據庫、場館等在內的全省地方志資源,強化與教育部門的聯動,傾力支持服務教育事業和高校建設。
? ? “我們開展了為時十年的全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建立了數據庫 為全省13.3萬多個自然村立檔畫像。修志其實也是修志為用。”省地方志辦劉鳳霞介紹道。
? ? ??在美育教學的探索中,廣州市執信中學琶洲實驗學校交出了新答卷。自2018年以來,學校便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活動,聘請非遺傳承人現場授課,并將非遺教育上升為美育教學研究課題,循序漸進,形成“了解—實踐—校園內外輻射推廣”的傳承鏈條。
? ? ??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
? ? ??目前,廣東擁有5項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165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3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8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化遺產“家底”豐厚。新征程上,廣東不斷健全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體系,高標準推進早期嶺南探源工程,做強“南海I號”等水下考古品牌,在中華文明圈中發出嶺南之音。
? ? ??在新時代,讓嶺南大地的歷史文化遺產展新顏、煥新生。
? ? ??行走在廣東的街頭巷尾,你總能與歷史文化街區不期而遇,廣州永慶坊、潮州牌坊街和廣濟橋、汕頭小公園等優秀保護利用案例,是廣東以“繡花功夫”繪就的城市更新畫卷。不可移動文物和傳統風貌建筑的修繕和保護,在保留歷史傳統特色的前提下,激發新的活力。
? ? ??在建設文化強省的新征程中,“文藝粵軍”守正創新展鋒芒。今年初,廣東設立2.5億元廣東省文藝精品(文藝人才)扶持專項資金,得以讓嶺南文化富礦擁有文藝精品創作的源頭活水。
? ? ??正在全國各大院線火熱上映的國漫大片《落凡塵》,借由牛郎織女的傳說,將二十八星宿等傳統文化元素搬上大銀幕。酷炫高燃的法術大戰、憨態可掬的星宿萌物、美輪美奐的山城景觀,令人目不暇接。在動畫熱土廣東生長起來的《落凡塵》,還從粵港澳大灣區動畫產業集聚的優勢中直接獲益。
? ? ??舞劇《詠春》“舞武融合”之風席卷海內外;廣東“粵劇電影創新三部曲”為“南國紅豆”圈粉無數;龍舟、醒獅、英歌舞的頻頻出圈證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廣州國家版本館為南粵大地新添一座中華文化殿堂,廣州市文化館新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新館、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等文化地標更如雨后春筍……
? ? ??廣東秉持嶺南文脈之勢,以奮進之姿,奮力建設好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重要窗口。
記者:?劉燦嬌 李逸冰 黃耀敏?余俊俊 曹境 劉暢 林杰斌 吳柳倩 劉凱 周煜堃
編輯:郭佳欣
二審:馮逢
三審:袁 媛 劉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