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基建”非常火。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作為工業大市,惠州正在“新基建”賽道上“加速”。
?
402個項目、估算總投資9421億元……這是惠州項目投資的“新雄心”。其中,大科學裝置、石化能源新材料等項目受關注,人工智能、5G、物聯網、大數據中心、城際軌道交通等“新基建”項目也尤為吸睛。
“新基建”領銜之下,近萬億級項目投資陸續上馬,將為惠州發力萬億級產業打開更大想象空間。
投資新亮點
9421億元估算總投資計劃中“新基建”搶眼
在仲愷高新區,惠州德賽電池物聯網電源高端智造項目正緊鑼密鼓開展前期工作。這個總投資26億元、規劃占地面積約34.8萬平方米的園區,預計投產后產值70億元、電源產能3億組。產品將運用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無人機、醫療器械、智能出行、智能家居、物聯終端等領域。“我們希望能在今年5月正式全面開工,并計劃明年底投產。”德賽集團董事長、總裁姜捷對記者說。
這是惠州加速推進省、市重點項目建設的縮影。3月5日,廣東省發改委揭開了全省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的“面紗”。惠州有70多個項目入列省重點項目,總投資超過3600億元,并有100個項目入列省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縱觀這些項目,很多涉及“新基建”,如城際軌道交通、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
就在這之前幾天,惠州市發改局也公布了近萬億元的項目投資計劃——今年惠州安排重點建設項目252項,總投資4828億元,并安排開展前期工作的重點前期預備項目150項,估算總投資4593億元。共402個項目、9421億元投資的龐大布局中,“新基建”成為亮點。
惠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惠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認為,重點項目建設,歷來是穩投資、穩增長的抓手。疫情影響之下,項目投資新風向更受各方關注。“新基建”由此成為發展風口,引領新一輪投資熱潮。“誰先行一步,誰就能搶占先機。”
在專家看來,區別于“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和房地產等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發力于科技端,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產業方向。
這種兼具科技與基建屬性的投資方向,與惠州的布局不謀而合。在惠州安排的重點項目中,基礎設施工程86項,年度計劃投資446.2億元,分別占34%、50.7%;現代產業工程146項,年度計劃投資413.5億元,分別占58%、47%,凸顯惠州一手抓基建、一手抓產業。而在146項現代產業項目中,有33項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總投資611.6億元;39項高端裝備制造工程,總投資335.33億元。
細數這些項目,“新基建”蓄勢待“飛”。
莞惠城際北延線項目總投資36億元,計劃今年開工建設;天寶集團智能制造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生產新能源電動車充電樁、壁掛式交流充電樁等產品;惠陽科信技術5G智能產業項目估算總投資20億元,計劃今年完成土地掛牌等相關前期工作……
按照惠州的布局,大量資金將源源不斷投向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車聯網和北斗導航、5G、新能源、城市軌道交通等領域。
瞄準高精尖
“云物移大智”賦能萬億產業
大亞灣畔,重點項目建設熱潮涌動。總投資約150億元的慧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港項目正加快推進規劃建設。這個去年簽約落戶的“巨無霸”項目,將主要建設產業科研辦公配套等,計劃引進約100家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產業企業。其中,今年計劃投資20億元,將進行一期工程主體建設。
就在不遠處的惠陽區,未來有望崛起又一座“智造新城”。總投資20億元的惠州市梅龍湖智能制造產業新城(一期),將發展機器人、智能裝備、芯片技術、配套服務等產業,搭建商務服務中心、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芯片技術產業園、機器人產業園等五大功能分區……
放眼惠州各縣區,“云物移大智”(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加速發力。而這正是“新基建”的題中之義。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研究員馬源撰文認為,“新基建”不同于傳統基礎設施,其科技性、創新性和賦能性更強,是經濟社會邁向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根基。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點領域所在。
作為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云計算應用創新基地、國家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市,近年來惠州的“云物移大智”相關產業蓬勃發展,“新基建”將火力全開。
在人工智能方面,惠州萬盛興智能技術研究院與機器人產業園項目總投資6.5億元,將年產工業機器人2500臺、非標智能裝備700臺套。
在物聯網方面,惠州博實結北斗監控車載終端項目及博云車聯大數據中心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總投資2億元,建設國家北斗研發中心。
在大數據方面,估算總投資24億元的博羅南方電網大數據中心及配套電源建設項目,將新建南方電網大數據中心……
當前,惠州正加快打造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兩大萬億產業集群。去年,惠州規上電子信息企業超過500家,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3200億元,規模排在全省第3位。這為惠州發力“新基建”提供了基礎。
“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鏈條完善,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等產業有較好基礎,與‘新基建’關聯度高。”胡瑞卿認為,一大批重點項目陸續上馬,將有助惠州搶跑“新基建”賽道,加快建設萬億產業集群。
交通補短板
兩條城際軌道將串連深莞惠
在大灣區東部的深莞惠都市圈,在城際軌道交通的連接下,一體化加快推進。莞惠城際已開通運營近4年,計劃今年開建北延線項目,延伸至贛深高鐵惠州北站,未來還將與深惠城際接軌。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城際高鐵和城際軌道交通把城市群、都市圈里的城市聯系起來,對促進區域一體化有重要作用,被專家比喻為“城市群的血脈”。
在惠州的重點項目中,軌道交通備受關注。莞惠城際北延線,已被省發改委和惠州市發改局列為今年新開工的重點項目。
這條從莞惠城際小金口站延伸至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的城際軌道交通,設計時速160公里,全長約8公里,總投資36億元。今年計劃投資1億元,將完成征拆以及進行基坑開挖施工。計劃2024年建成后,這條線路將使莞惠城際與贛深高鐵實現“無縫對接”。
引人關注的是,深惠城際鐵路也已被省發改委列為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該線路由深圳前海引出,經西麗、龍華、平湖、東莞鳳崗、龍崗、東莞謝崗至惠州瀝林北站接軌莞惠城際,全線設站16座,估算總投資392.2億元。
今年1月,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設。未來上述兩條城際軌道建成后,深莞惠都市圈的城際通勤將更加暢達,惠州也將緊密銜接大灣區軌道交通網絡。
胡瑞卿表示,城際快速交通能夠激活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加快深莞惠一體化,應當交通先行。惠州需要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迫切要加快建設對接深圳、廣州等地的快速通道,如城際軌道、高鐵等,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
實際上,高鐵建設也是惠州項目投資的重頭戲。今年,惠州安排的重點項目中有8個鐵路工程,總投資472.95億元,今年計劃投資近90億元,包括續建贛深高鐵惠州段、廣汕高鐵惠州段等。
復盤惠州下的這盤“大棋”可以發現,該市一邊加快投資“新基建”,一邊補“老基建”的短板和欠賬。
在惠州今年安排的86個基礎設施類重點項目中,公路工程有25個,總投資570.22億元,包括河惠莞高速、韶惠高速公路龍門至惠州段、惠州機場疏港快線(一期)等。
此外,計劃今年新開工的惠州機場飛行區改造工程總投資1.15億元,將按民航標準改造2個聯絡道,新建1條長2400米的民航專用滑行道,擴建8—9個停機位。計劃今年投產的惠州港馬鞭洲燃料油保稅庫及配套碼頭工程總投資1.33億元,將完成2個5000噸級碼頭泊位建設。
■延伸
投資超百億布局10多個項目
惠州人工智能產業有望爆發
近年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備受關注。特別是作為“新基建”的重要領域,人工智能是各地角逐的新賽場。目前,惠州正加快布局人工智能領域。
惠州市發改局公布的重點建設項目及前期預備項目計劃顯示,該市布局和儲備了10多個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直接相關的產業園區或項目,估算總投資加起來超百億元,包括擬牽手中科院計算所、騰訊云、哈工大機器人集團等機構打造園區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仲愷梧村人工智能科技產業園已入列省、市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估算總投資80億元,計劃建設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現代服務載體、產業發展平臺等,今年擬申報省級特色小鎮。此前公開信息顯示,該產業園擬圍繞人工智能產業重點打造15個重大項目。
作為市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中科院計算所惠州分所及其產業園項目估算總投資10億元,計劃引進國產芯片、云計算、高性能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相關產業,形成以人工智能芯片、衛星導航芯片為重點,大數據、云計算、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特色應用等產業為核心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該項目計劃今年完成規劃選址、建設用地、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
此外,哈工大機器人智谷(惠州)項目落戶惠城區。該項目估算總投資30億元,今年計劃完成前期工作,擬打造機器人與航天研究院、共享實驗室、機器人孵化加速器、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獨角獸總部基地、機器人博物館、機器人場景綜合應用體驗中心、機器人職教培訓學院等。
同樣作為前期預備項目的還有惠州市(惠城)人工智能創新中心。該項目估算總投資15億元,由騰訊云計算(北京)有限責任公司、惠州市云騰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實施,計劃建設騰訊創新基地、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大數據中心、電子商務、互聯網+醫療、便捷支付城市、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今年惠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的導入,推動區塊鏈技術應用,加快建設省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促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上述項目若未來建成投產,惠州人工智能產業集群有望迎來爆發期。
■聚焦
惠州加快基站建設打造5G泛終端和配件制造基地
惠企牽手華為站上5G風口
在大亞灣區,光弘科技(惠州)三期智能生產建設項目已全面復工,現場塔吊林立,施工加快推進,建筑框架開始顯現雛形。
這個斥資近20億元的惠州市重點項目,是光弘科技動工建設的第三工業園。這家頂著5G概念股、華為概念股等光環的上市公司,依托與華為、OPPO、小米等知名廠商的合作,正布局5G手機等領域。“我們已開始生產5G產品,出貨比重將逐步增加。”3月18日,光弘科技董事長唐建興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作為“新基建”的龍頭領域,5G被業內認為將引領下一波財富浪潮。5G時代“未來已來”,在萬億級市場“大蛋糕”誘惑下,惠州正搶灘布局5G相關領域,除了建設5G基站,更希望在5G產業上“攻城略地”。
光弘科技預計可年產4200萬臺5G手機
港資企業惠州光弘科技是一家從事電子制造服務的深交所上市公司,也是5G產業鏈上眾多相關企業之一。華為是其第一大合作伙伴,目前光弘科技50%左右的產品供給華為。
唐建興介紹,該公司與華為的合作較廣泛,不限于提供5G手機、平板電腦等智能終端產品,還包括生產基站配件等設備。
正因為來自華為等多個廠商的訂單不斷增加,促使光弘科技加快建新園區擴大產能。去年8月,光弘科技在大亞灣動工建設第三工業園,項目總投資19.83億元。根據此前規劃,第三工業園建成投產后,光弘科技預計將形成年產5G智能手機4200萬臺的終端產能規模。
“第三工業園正在加快建設,下半年將陸續投產。”唐建興介紹,該園區除了生產5G手機,還將制造其他設備和產品。“如果全部用于生產手機,年產能可達到6000萬—7000萬臺,但實際上不可能全部做一類產品。”
今年,光弘科技把贏戰5G時代作為發展方向,目前正處于4G往5G的產品升級過渡階段。
唐建興稱,目前該公司已有手機等5G產品生產。“才剛剛開始,出貨量還不算大,但會逐漸增加比重,預計到今年底5G類產品占比有可能達到一半左右。”
除了惠州,光弘科技還在香港、深圳以及浙江嘉興設有公司。2018年底,光弘科技的子公司光弘集團按5.27億印度盧比的總價向印度一家手機組裝公司Vsun Mobile Private Limited增資,從而在印度擁有了海外工廠,開拓南亞手機市場。
“目前印度工廠發展挺好,我們非常看好那邊的市場,下半年將會更大發力。”唐建興稱,光弘科技印度工廠是按照年產1000萬臺手機的規模來設置的。目前,在當地代工生產的是印度市場排名前三的手機品牌。
唐建興還透露,今年計劃去孟加拉開設工廠,這也將是光弘科技第二個海外工廠,規劃年產200萬臺手機的規模。“目前正在籌備和注冊階段,主要是看好當地市場。”
惠州已儲備多個5G類項目
光弘科技的發展壯大以及加快布局5G領域,是惠州電子信息產業試圖轉型升級的縮影。目前,惠州正加快打造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做大智能終端、平板顯示、汽車電子、LED、新能源電池等五大主導領域產業規模。
5G是“新基建”的排頭兵,也是惠州發力的方向。數據顯示,去年,惠州建成5G基站456個,5G商用啟動。
今年1月,惠州市市長劉吉在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大力發展5G產業,引進5G通信設備、電子元器件等高端電子信息制造項目,打造5G泛終端產品和配件制造基地。建設省超高清視頻產業園區,推進5G+4K/8K超高清視頻試點。加快5G示范應用,今年累計建成2000個5G基站,實現中心城區連續覆蓋,推進TCL與廣東移動合作建設5G+工業互聯網示范園區。
如今,惠州已有一批5G相關企業,碩貝德、勝宏科技、中京電子等上市公司都有涉足5G領域,并與相關手機廠商開展合作。
惠州市發改局公布的2020年重點建設前期預備項目中,也有多個5G相關項目。
其中,估算總投資20億元的惠陽科信技術5G智能產業項目,計劃今年完成土地掛牌等相關前期工作。估算總投資12.6億元的仲愷訊強智能產業創新研發產業園項目,計劃生產5G類通訊散熱產品、車用自動駕駛類產品、超算及人工智能產品,今年擬完成項目規劃選址、建設用地、規劃設計等前期工作。
在唐建興看來,相比周邊的深圳等城市,惠州對企業的扶持力度還有待加強。希望政府加大對5G產業鏈相關企業的扶持,包括在研發、購置尖端設備等方面補助扶持。
“在5G時代全面來臨之前,搶占先機很重要。”惠州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惠州市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胡瑞卿認為,在“新基建”熱潮下,5G相關產業再提速。惠州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好,手機等智能終端產業鏈完善,應當積極推動企業向中高端轉型,進行前瞻性布局,精準發力“5G+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