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因海而興,航運繁忙,跨江通行是長期的痛點。
還記得8年前,2016年12月28日,珠江邊的馬鞍島寒風凜冽,周邊遍地是香蕉林,在臨時整備的一小片土地上,舉行了深中通道的開工儀式。
昨日的寒風似乎還沒從體內褪去,今日,香蕉林已變為主干道和產業園,那一小片土地也成了深中通道位于珠江西側的起點。
經歷長達8年的建設后,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工程深中通道主線今日實現貫通,距離明年正式通車只差“一步之遙”。
“路雖遠,行則必至?!边@是廣東交通集團深中通道項目建設領導小組成員王康臣今天發在朋友圈的一句話。這句話下,點贊滿屏。
如今,攤開珠江口的地圖,珠江兩岸和深中通道,形成一個大大的“A”字,深中通道就是那一橫,一頭連著虎門大橋,一頭牽著港珠澳大橋,這之間,直線60公里。就是這60公里范圍內,曾是媒體報道中出現了一次又一次的“天塹”。
深中通道的建設,讓遙遙相對的珠江兩岸有了一條超級跨江通道,兩岸車程從2個小時縮短到30分鐘以內。
“深中通道工程規模宏大、技術十分復雜,建設難度極高?!痹谛忌钪型ǖ乐骶€正式貫通的活動現場,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黃成造難掩激動地說,“我們實現了全流程的智慧化建造?!闭Z氣里是滿滿的驕傲和自豪,這是中國建造的底氣所在。
作為記者,我曾見證、報道粵港澳大灣區多個重大工程,一次次踏上施工現場。特別是深中通道,上大橋貓道、下海底隧道,“鋼殼沉管隧道”“鋼箱梁”“水下互通”等專業詞匯早已爛熟我心。但是,遠不止于此。隨著我國橋梁建造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智能制造加入其中,從一塊鋼板的自動裁切焊接,到8萬噸沉管自動循跡浮運......我總在感慨,自己的言語不足以描繪中國橋梁建造的優秀。
橋梁之外,還有無數雙期待的眼睛。今天,在我的朋友圈下有不少這樣的留言:“終于貫通了呀!”……“終于”二字滿含著渴盼與熱切,當然,其中也包括我。
可喜的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在建的、規劃的跨江跨海通道群越來越多:虎門大橋、南沙大橋、廣深高速、廣珠東線、廣珠西線……串珠成鏈,深中通道、黃茅??绾Mǖ馈ⅹ{子洋通道等建設如火如荼。大灣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成形,進一步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互聯互通。
超級工程,見證騰飛;鏡頭之下,記錄發展。
一橋飛架伶仃洋。今天,再次站上深中通道施工現場,站在光榮與夢想匯聚的新起點上,我強烈地感受到,報道好一系列重大工程進展,描繪好大灣區的合作空間、發展空間、想象空間,是我的職責、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