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粵港澳大灣區喜訊不斷:《橫琴規劃》《前海規劃》同日發布,深港、琴澳合作再上新臺階;隨著“澳車北上”“港車北上”政策相繼落地,互聯互通更加便捷,港珠澳大橋創下客流新高。
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廣東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在主題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加快推進橫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合作平臺建設,粵港澳合作平臺開發開放按下“加速鍵”。
足不出境通辦兩地業務、扶持政策覆蓋實習就業創業“全過程”、為經商投資提供專業咨詢指引……在這背后,廣東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浪潮,助力粵澳港“一體化”加速,把四大平臺建設成為大灣區發展的強勁引擎。
橫琴:
就業居住澳門居民超1.1萬人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天羽道旁,“澳門新街坊”項目依舊熱鬧。不少澳門居民陸續涌入,選定自己在橫琴的“新家園”。
“澳門新街坊”是粵澳合作的綜合民生示范工程。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該工程為突破點,聚焦多項民生領域重點工作,打造“宜居宜業新家園”。
“針對‘澳門新街坊’中涉及的規則銜接難點、痛點,我們前期梳理出來了29項內容,并在每月一次的例會中匯報相關進展,與有關主管部門共研解決辦法。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副局長許鳳梅說。
在產業發展、規則銜接等方面,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持續發力,錨定2024年第一階段重點目標任務攻堅行動,印發有橫琴特色的主題教育實施方案,以實質性發展成果確保主題教育取得成效。
“我們不斷優化完善‘分線管理’政策,全面推動澳門機動車便利入出合作區;高質量對接澳門教育、醫療、社會服務等民生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法律事務局副局長王彥介紹,為進一步暢通規則銜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還建立“跨境通辦、一地兩注”機制,實現內地和澳門投資者足不出境通辦兩地業務。
目前,合作區內澳資、澳企、澳人明顯增長,實有澳資企業超5880家,較2022年底增長近10%,在合作區生活就業居住的澳門居民超1.1萬人,橫琴澳門邁入深度融合新階段。
前海:
累計推出惠港政策200條以上
打開手機,微信掃碼,錄制音視頻,校驗通過……企業開辦完畢!2023年8月,不少港澳人士發現“足不出戶”也可零成本注冊公司了——得益于前海在全國首創企業開辦錄音錄像“雙錄簽名”試點,前海企業預計首年可節省數字證書費用約1300萬元,后續每年節省約3800萬元。
對香港青年、聞歌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司諾而言,前海出臺的支持港澳青年就業創業“12條”幫了大忙。“這個扶持政策覆蓋實習、就業、創業‘全過程’,還延伸到生活、居住,入駐前海后,僅辦公租金成本就節省一半。”陳司諾說,像他這樣的港創團隊,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已累計孵化了600家。
“前海強化對港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先后40批次赴港澳拜訪,并赴港開展招商活動61場。”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組織人事部有關負責同志說,目前前海已實現港澳主要工商協會對接聯通全覆蓋。
前海還與香港聯合發布“風投創投18條”“知識產權16條措施”,在港澳落地首批“港澳e站通”網點,提供268項跨境便利政務服務;累計22類港澳專業人士經備案(登記)即可在前海執業;開展建設工程管理制度港澳規則銜接改革,實現港人港企獨立“接活”。
數據顯示,前海已累計推出惠港政策200條以上。2022年,前海實際使用港資56.08億美元,增長3.4%,占深圳的55.2%,2023年1—9月達到24.3億美元,擁有港資企業近萬家,集聚港人逾萬人,成為港人港企內地發展的“第一站”。
南沙:
新增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年末,澳門青年歌手吳淦軒的日程排得滿滿當當。自2022年11月在南沙創享灣創立自己的音樂公司以來,吳淦軒已參加了20多場大灣區城市的商演活動。
“越來越多港澳青年選擇來南沙追夢,正成為一種新常態。”廣州市南沙區發展和改革局灣區處負責人錢軍平介紹,讓全球先進技術、資金、人才等高端生產要素加速匯聚,南沙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一點兩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質生產力生根發芽。香港科技大學(廣州)7所省市重點實驗室正式投入運營,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南部組團竣工交付。2023年以來,南沙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29個(累計270個),新增1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新型儲能、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勢力逐漸崛起。
與港澳合作持續走深走實。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成熟運作,消除雙方信息差,讓“不知道”變“知道”。實施的“港澳青創新十條”惠及多位港澳青創項目,建成港澳青創基地13家,吸引港澳臺青創項目團隊(企業)超700個落戶。
面向世界的腳步愈發加快。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在南沙進入實體化運行。三大稅收優惠政策效應持續釋放,減免稅額約6.8億元。世界媒體峰會、大灣區科學論壇等多個關乎國際合作的大會相繼在南沙舉行,成為南沙向世界的生動注腳。
河套:
初步形成“六大科創集群”
“在河套‘e站通’辦事真方便,我不用再請假深港兩頭跑了!”隨著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e站通”綜合服務中心正式設立香港“智方便”登記服務專窗,在深圳的香港企業和居民辦事無需回港,在合作區即可完成登記或升級“智方便”,隨時隨地享受299項香港特區政府服務和商業服務。這一創新舉措,讓香港青年王生不住點贊。
“智方便”旨在為所有香港居民免費提供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已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置3個登記服務點。
深圳市福田區民意速辦和智慧城市建設中心副主任周楚惟說,“智方便”登記服務柜位落地河套,是福田區貫徹落實《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規劃》的生動實踐。
圍繞港人港企在深生活和商務需求,福田區提供了225項服務事項,同時引進香港工聯會為港人在內地工作、生活、經商、投資等提供咨詢和指引,推動對港服務向“好辦、易辦、快辦”轉變,吸引項目、人才、企業、機構源源不斷涌入。
國家藥監局藥品和醫療器械技術審評檢查大灣區分中心落地,金磚國家未來網絡研究院、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等落地運營……重大科研平臺、企業創新中心在河套合作區正加速集聚。
依托特殊區位和政策優勢,河套合作區正建設成為深港兩地科技創新合作最密切的地區之一。目前,河套合作區深圳園區與香港園區共同聚焦生命科學、信息科學、材料科學三大領域,初步形成“六大科創集群”,創新活力不斷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