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在全國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數據顯示,2023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突破14萬億元,以不到全國0.6%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占全國11%以上的經濟總量,綜合實力再上臺階。
5月13日,廣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高質量發展看廣東”系列主題發布會第十五場——《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二批)》新聞發布會。
2023年4月,廣東省大灣區辦遴選并發布了第一批共20個規則銜接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效應。近期,廣東省大灣區辦組織開展第二批案例遴選工作,并遴選出16個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示范性典型案例進行推介。
“小切口”帶動“大變化”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落實“一點兩地”全新定位,深入推進粵港澳全方位互聯互通的關鍵所在,也是難點所在。
近年來,廣東以實施“灣區通”工程為抓手,扎實推進與港澳規則機制的聯通、貫通、融通,取得了積極成效,相關創新實踐入選第六批全國干部學習培訓教材《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案例選·經濟篇》并作為開篇案例刊印。
會上,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廣東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介紹,第二批16個典型案例涵蓋了要素跨境流動類5個、民生融合類5個、營商環境類3個、重大平臺建設類3個,與第一批典型案例相比,第二批案例延續了創新價值高、示范效果好等特點,部分案例還在此前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深化拓展的新成效,例如繼“灣區標準”之后,“灣區認證”推動三地質量認證規則銜接取得新成效。
朱偉介紹,第二批案例具備“規則銜接領域更加豐富”“規則銜接方式更加多元”“規則銜接更加注重回應民眾關切”的新亮點。
特別是,堅持“小切口”帶動“大變化”,聚焦港澳居民關注度高、參與度大、獲得感強的民生實事項目,打通“民生融通”最后一公里,第二批案例的典型做法進一步回應了大灣區居民特別是港澳居民息息相關的教育、就業、政務服務等領域,解決了一批港澳關注度高的熱點問題,各項政策舉措更加可知可感。
例如,南沙創新與港澳教育銜接機制,創辦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學校采用香港學制,真正實現與香港本地課程無縫銜接,學校在讀香港學生占比超過90%;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實現政策“全覆蓋”服務“全鏈條”交流“全場景”,累計孵化港澳青年創業項目5000多個。
“推進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是一項長期性的系統工程,接下來,我們將堅持遠近結合、先易后難,既著眼長遠發展,加強頂層設計,著力破解制度性根本性問題,也立足當下,聚焦三地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腳踏實地、扎實推進,以‘小切口’帶動大灣區規則銜接取得實質性突破。”朱偉表示。
要素跨境流動、營商環境等領域取得新成效
“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把促進粵港澳三地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作為大灣區建設的一項關鍵性、牽引性的重點任務,各單位齊心協力在要素跨境流動、營商環境、民生融合、重大平臺建設等領域都取得了新的成效。”朱偉介紹。
“澳車北上”政策于2023年1月1日落地實施,“港車北上”政策于同年7月1日落地實施。“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的落地實施,有利于促進粵港澳三地人員車輛往來交流,實現更為密切、更為方便、更為自主的人來人往、車來車往,對實現粵港、粵澳的規則銜接和機制對接,促進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具有重要意義。
會上,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政委孫祖通介紹,“港車北上”“澳車北上”在實施中有很多創新和亮點,實現了核發電子牌證、免擔保政策、跨境車險“等效先認”、創新申辦模式等“四個首創”,車主不出港澳就可申請辦理。截至2024年4月30日,共核發牌證9萬多副,港澳單牌車累計入出境230多萬輛次。
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魏文濤介紹,廣東啟動“數字灣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通過數字化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機制有效銜接,推動大灣區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有效融合。目前,這項工作已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
比如,在公共服務方面,去年12月推出“灣事通”綜合服務平臺,首次上線超100項服務,為灣區居民提供“三地同城、無感跨境”的便捷服務體驗。“灣事通”平臺上線5個月以來,日均活躍用戶數3萬余人,周末高峰值超8萬人。
“第135屆廣交會期間,我們在‘灣事通’平臺上線‘境外人士服務專區’,提供16種語言翻譯和中英雙語智能客服,30余項熱門數字化應用均可‘隨時隨地、指尖即辦’。”魏文濤介紹,本屆廣交會期間,灣事通“境外人士服務專區”服務境外客商超26.83萬人次,為國家深化對外開放探索出一條數字化服務的新路徑。
16個典型案例發布
(1)“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利落地實施;
(2)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3)創新實施粵澳貨物“一單兩報”服務;
(4)“灣區認證”推動三地質量認證規則銜接;
(5)“灣事通”助力“三地同城、無感跨境”;
(6)粵港實現政務服務“跨境通辦”;
(7)首個大灣區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出臺;
(8)廣東省人民政府在澳門首發貼標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綠色債券;
(9)橫琴口岸創新實施客貨車“粵澳聯合一站式”查驗;
(10)廣州探索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新機制;
(11)深圳建立與國際標準銜接的醫院評審認證體系;
(12)珠海“小切口”立法助力澳門專業人士跨境便利執業;
(13)中山率先落地“港藥粵產”;
(14)前海率先試點推進建設領域規則與港澳銜接;
(15)南沙創新與港澳教育銜接機制;
(16)河套率先試點數據跨境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