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舟 肝膽相照”——馬有禮追憶父親馬萬祺與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情誼
(中共百年華誕)“風雨同舟 肝膽相照”——馬有禮追憶父親馬萬祺與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情誼
中新社澳門6月13日電 題:“風雨同舟 肝膽相照”——馬有禮追憶父親馬萬祺與中國共產黨的深厚情誼
中新社記者 龍土有
“國家國家,祖國是國,澳門是家”,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馬萬祺是著名的愛國人士,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值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新社記者走訪了馬萬祺的兒子、全國政協常委、澳門中華總商會會長馬有禮。
1919年12月12日,馬萬祺出生在廣東南海縣南岸村一個耕讀之家。從青年時代起,馬萬祺就積極投身愛國事業,為支持內地抗戰,迎接新中國誕生,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翻開馬萬祺的“朋友圈”,他與老一輩革命家何香凝、鄧小平、葉劍英、廖承志、王震等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早年到澳門工作過的潘漢年、柯麟、柯正平等人,更是他的莫逆之交。
馬萬祺之所以成為中國共產黨信任的親密伙伴,跟他年輕時的一次經歷分不開。1942年,馬萬祺患上了肺病,得到了柯麟醫生的精心治療,而柯麟是他認識的第一位共產黨員。
馬有禮說,“大約在1942年,經澳門民主進步人士介紹,我父親認識柯麟醫生,同樣的愛國情懷、同樣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切,讓兩人很快成為了好朋友。”
柯麟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地下工作者,他1927年就來到澳門。他醫術精湛,懸壺濟世,深得澳門居民的喜愛。馬有禮說:“據我父親回憶,柯醫生當時在澳門有特殊任務,主要是照顧葉挺在澳門家人、澎湃的母親、以及博古夫人劉群先等。”
“從1942年開始,我父親與柯醫生在‘鏡湖慈善會’合作,建立了外科手術室,并向澳葡當局力爭到華人醫生可以做手術的權利。從此,鏡湖醫院醫療水平不斷提高,成為澳門普羅大眾能看得起病的平民醫院。抗戰時期,柯醫生還利用鏡湖醫院為中山一帶的抗日游擊隊傷病員提供醫療服務。”
大約在1946年4月,經柯麟引見,馬萬祺認識了中共地下黨在香港的負責人潘漢年。馬有禮憶述,潘漢年對我父親說:“希望馬先生堅持在港澳工商界的工作,協助我們向港澳工商界宣傳黨的政策,支持人民解放戰爭,也希望馬先生幫助從國內轉移到港澳的愛國人士。”
從此,馬萬祺參加了中國共產黨在香港、澳門的統戰工作,配合柯麟、柯正平貫徹中共在港澳建立公開合法企業的指示,在澳門開設新中行;開辟了山東,蘇北至澳門水上航線,將北方的大豆、花生、藥材運到港澳,再購進解放區急需的西藥、布匹、五金等緊缺物資送往內地。
“在潘漢年、柯麟等人的影響下,我父親深感到只有共產黨才可以救中國,經慎重考慮,他向柯麟提出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要求。”采訪中,馬有禮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秘密。
不久,潘漢年代表黨組織正式找馬萬祺談話,鑒于革命戰爭形勢復雜,認為他留在黨外要比加入黨內工作更方便、更安全,也能發揮更大作用。馬萬祺欣然接受了黨組織的意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親密朋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始終與中國共產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
1943年,同為中共黨員的柯麟胞弟——柯正平被中共派到澳門,以商人身份從事地下工作。馬萬祺與柯正平相識后,開始與中共領導的東江抗日游擊隊有了來往,他聯合澳門的愛國人士,想方設法運送醫藥用品和物資,支援在華南敵后堅持抗日的游擊隊。
馬有禮說:“柯正平參與了澳門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是處理各種重大事件的關鍵人物,為中葡關系、澳門平穩過渡和回歸祖國、培養愛國愛澳政治力量做出了重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以后,馬萬祺先生積極投身祖國建設,從1978年起,馬萬祺就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直接參政議政。1993年后,先后當選為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走上了國家領導人的崗位。
2014年5月26日,95歲的馬萬祺帶著無怨無悔無憾的一生,帶著對國家和民族熾熱的愛,在北京逝世。
回歸祖國20多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澳門特區展現了“一國兩制”實踐的最美盛景。馬有禮說:“今天的澳門生機勃勃、市民安居、百業興旺。相信九泉之下的父親,一定會感到無比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