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以金融為紐帶 暢通實體經濟“血脈”
日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指出,要著力營造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廣東各職能部門以金融為紐帶,積極聯合金融部門及機構,充分調動金融政策紅利,對廣東實體經濟進行金融賦能,暢通廣東高質量發展“血脈”。
在肇慶市廣寧縣,全省首個獲得政策性金融支持的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項目已經建成使用。地面上,游客可以使用充電樁為車充電,逛特產超市;地面以下,覆蓋全村及景區的污水處理也在同步進行。
污水處理池變身的背后,正是金融創新的結果。近年來,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深入推進,生態環境治理資金需求大,欠發達市縣資金缺口尤其大。為破解這一難題,廣東省生態環境廳將推動EOD項目作為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百千萬工程”的重點內容。該模式將公益性較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融合,通過統一測算成本與收益,作為一個整體項目向銀行申請貸款。廣寧縣的EOD項目就成功獲得了廣東農發行的30億元授信用來支持建設。
為有效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廣東省財政廳支持省有關部門建立“中小融”平臺,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的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貸款,給予一定的利率貼息支持。佛山南海這家制造企業就獲得了500萬元的信用貸款用于擴大生產。
數據顯示,2023年省財政通過“廣東省中小企業融資平臺”實施的制造業貼息共服務企業3060筆,實現授信金額超236億元,實現日均貸款余額超146億元,1億元的財政資金實現了近150倍的放大。
廣東各部門積極撬動金融資源投入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深圳市工商聯與浙商銀行聯合成立“金融向善先行示范基地”,將金融顧問制度帶到大灣區復制推廣,并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額度500億元。江門與東莞市場監管局聯合多家金融機構推出“質量貸”,將企業質量等“軟實力”轉化為最高1億元的貸款授信“硬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