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尋蹤》革命之路|香港這條隱世村落,如何推動辛亥革命進程?
從香港的心臟地帶——中環的繁華喧囂中抽身,穿越密布的摩天大樓和迷離的霓虹燈光,一路向北行進,穿過九龍直至新界的深處,你將發現一個隱藏于都市邊緣的“世外桃源”——蓮麻坑村。
對于初次踏入這片土地的旅人而言,或許會感到驚訝,在“東方之珠”的北方一隅,竟存在著這樣一片仿佛被時光遺忘的靜謐村落。這里散布著幾十幢簡樸而溫馨的小樓,它們靜靜地守候著歲月的流轉,構成了一幅遠離塵囂的田園畫卷。
盡管蓮麻坑村以其自然美景著稱,但對于外界而言,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卻遠不止于此;更在于那些埋藏在歷史長河中的神秘往事。為何這里會與一位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緊密相連?它與孫中山之間又有著怎樣鮮為人知的淵源?為什么人們會說香港是孫中山思想起源地?隨著《香港尋蹤》系列第二集“革命之路”的展開,我們將一步步揭開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面紗,探索背后隱藏的答案。
他是新界原居民貢獻最大的辛亥革命元老
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的蓮麻坑村,坐落在打鼓嶺和沙頭角之間,鄰近深圳河,北有梧桐山,西有黃茅坑山,南有塘肚山、禾徑山,西南方是紅花嶺,東北面還有蓮麻坑礦山,重山環抱,隱于翠綠之間。
村中絕大部分村民姓葉,有少數姓劉、官、冼的村民,這里是一條古老客家村,許多中國傳統習俗在蓮麻坑村被完整保存下來,如“春秋二祭”及“葉法諸公崇拜”?!霸谏徛榭哟迕袷种校两襁€保留著數種清朝和民國期間的手抄本‘帖式’,內容十分豐富,涉及拜神、祭祖、節慶、婚嫁、喪葬、求雨、械斗等等。形式多種多樣,除了應用文,還有對聯、詩歌等,這是十分珍貴的民間文化遺產?!毕愀鄣胤街局行母笨偩庉媱⑹裼缹DToday記者說。他曾參與了香港有史以來第一部村志《蓮麻坑村志》的主編工作。
1898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和1899年簽訂的《香港英新租界合同》中,深圳河成為中英管轄的分界線,河兩岸的土地和村莊也被一分為二。但當時《兩廣總督譚鐘麟暨廣東巡撫鹿傳霖布告》及香港總督卜力布告等顯示,“仍準兩國人民往來”。實際上,從1899年沙頭角勘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深港邊界從未設任何哨卡。深圳河邊境村莊居民自由往來,無論是墾荒種地,下海捕魚,還是探親訪友、趕墟買賣,兩地聯系從未間斷。
1949年6月起,港英政府在新界邊界地區實行夜禁。1951年5月25日,再擴大夜禁區域。同年6月15日,又頒布《1951年邊界封鎖區命令》,宣布在新界邊界地區實行封鎖,進入或逗留在封鎖區內者,必須持有港府發給的“派司”(通行證)。從1949年至今,蓮麻坑村一直在禁區范圍內。
為加強邊防管理,1951年2月15日,廣東省公安部門宣布實行邊境管理,往來旅客須憑公安部機關簽發的《出入境通行證》通行。據統計,1954年深圳河以北的寶安縣(今深圳市)的15條自然村,在香港新界擁有土地4006.99畝;香港新界12條自然村154戶人,在寶安有土地489.39畝。1977年寶安縣在香港新界土地種植水稻448畝、蔬菜245畝、魚塘320畝。雙方村民憑證經“耕作口”在對方耕種。當地也因此流傳著一首詩:這邊耙田那邊挑秧,那邊割禾這邊曬糧。這村雞鳴那村天亮,長嶺炒菜蓮麻坑香……
“你們看到的這條橋,就是國際橋,連接我們蓮麻坑及對岸深圳的長嶺村,兩邊都設有口岸。過去,兩邊的村民只要持有過境耕作證,就能通過這條‘國際橋’來往兩地耕種。村民習慣叫對面的長嶺為‘長命’,所以這條橋又名長命橋。”蓮麻坑村村長葉華清告訴GDToday記者,直到2016年,香港特區政府宣布部分開放邊界地區,其中包括蓮麻坑村。但進出村莊的唯一交通要道“蓮麻坑路”的最后一段,卻依舊被劃在禁區范圍之內。“沒有‘禁區紙’,仍然難以進入我們村?!?/span>
河對岸的深圳,已然滄海桑田,蓮麻坑仍然仿佛與世隔絕。站在位于村內的白虎山山頂,可以真切地感受到這種反差。往北一望,高樓大廈排列成行。人流如織,口音交雜,一派煙火氣十足的城市場景。轉頭往南,則是另一番幽靜的鄉村景象,仿佛深圳和香港的都市繁華都與這里無關。
“蓮麻坑村看起來與世隔絕,但是村民卻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革命事業和反抗外來侵略,做出過重要貢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葉定仕先生,他是新界原居民中貢獻最大的辛亥革命元老,早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從事革命活動,曾擔任中國同盟會暹羅(泰國)分會會長?!眲⑹裼勒f告訴記者,1895年,16歲的葉定仕被“賣豬仔”到暹羅曼谷做裁縫,憑著勤勞、聰慧和一口流利的泰語及交際能力,得到暹羅王室一位公主青睞。1905年,他與公主結婚后,結識了暹羅許多達官商賈,承包了暹羅陸軍軍服的生產,成為當地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僑領之一。
20世紀初,孫中山先生發起的民主革命風起云涌。1907年,中國同盟會暹羅分會在孫中山親自主盟下成立,葉定仕等18人成為第一批會員,不久之后,葉定仕被推選為會長。
從此,葉定仕奔走在家鄉和暹羅之間,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在暹羅開辦“振興書報社”作為聯絡華僑、宣傳革命的陣地。1910年,同盟會暹羅分會組織光復云南的武裝起義,18名同志被當地警方查獲逮捕。葉定仕利用政商資源全力營救,被捕同志悉數脫險。但是他自己卻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被暹羅政府撤銷軍服生產承包權。葉定仕矢志不移,不惜傾家蕩產支持革命。孫中山先生在南方領導十次武裝起義,暹羅華僑捐款數額最大,葉定仕功不可沒。
1911年,黃花崗起義失敗后,葉定仕通過振興書報社動員了超過300名暹羅華人回國,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隨著武昌起義的成功,廣西軍政府授予葉定仕二等勛章,表彰他對革命的重大貢獻。然而,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朝統治,卻未能徹底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態。
面對這樣的局面,葉定仕繼續追隨孫中山的步伐,積極參與到反對袁世凱獨裁統治的斗爭中。遺憾的是,1915年的“倒袁運動”未能取得勝利,葉定仕也成為了廣東地方當局通緝的對象。為躲避追捕,他不得不回到香港蓮麻坑的老家尋求庇護。
即便如此,葉定仕對于國家未來的思考從未停止。1935年,他起草了一份名為《振興中華實業計劃》的文件,并成功獲得了東南亞多個華僑社團的支持。次年,他親赴南京向國民政府呈遞這份計劃書。然而,國民黨高層對此反應冷淡,僅象征性地發放了一筆養老金后便讓他返回家鄉。1943年,貧病交加的葉定仕先生在蓮麻坑村家中逝世。
“這里就是葉定仕故居,是香港罕有與辛亥革命有關的歷史建筑,于2009年被港府訂為法定古跡?!表樦彘L葉華清手指的方向,一座白色騎樓式建筑映入眼簾。葉華清說,因敬仰孫中山,葉定仕1908年回蓮麻坑村時,便參照中山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的外觀,斥資修建了這座兩層三開間住宅。
“葉定仕當年散盡全部家財支持革命,晚年已經一貧如洗。他去世后,這座建筑也飽經風霜,日漸殘舊。”葉華清說,1995年蓮麻坑村曾向港英政府申請維修,“但當時他們不太愿意,指建筑不夠一百年,不能算是古跡”,僅撥出約38萬港幣作基本修葺用途。
香港回歸祖國后,蓮麻坑村再嘗試申請修復,終獲特區政府批準,并于2009年刊憲,將其提升為法定古跡展開全面修復工程。2011年,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葉定仕故居重新開放,同時,在故居前的空地上,也豎立了孫中山先生的銅像,使得整座建筑更加具有歷史的莊嚴感和滄桑感。
“故居得以保留,一方面是要感謝蓮麻坑村多年的支持和幫助,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我的父親葉瑞山常年奔走世界多地,尋找爺爺的資料,幫助這座建筑最終獲認可為法定古跡?!笨粗掭菀恍碌墓示樱~定仕的孫子葉毅感慨萬千。他告訴我們,當年關于葉定仕及其與同盟會的大部分資料已遺失及被掠走。1983年起,葉瑞山奔走曼谷、臺灣等地,搜集有關葉定仕參與革命的資料,逐一拼湊還原了他們的家族史及葉定仕的事跡。其中大部分彌足珍貴的史料,均記錄在今天葉定仕故居當中。
葉定仕為革命散盡家財,壯志未酬,但是他點燃的革命星火卻在蓮麻坑成燎原之勢。在革命戰爭年代,村中子弟前赴后繼,英才輩出。
“我的叔叔葉理山和父親葉瑞山在20世紀40年代曾分別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和粵贛湘邊縱隊?!比~毅相信,當年他的父親東奔西跑搜尋史料,不僅是為了保留一棟建筑,“也許未來我的孫子對我爺爺或者孫中山先生的印象都不深了,但是只要他們回來蓮麻坑看到故居,或多或少都能了解到一些當年那代人的光輝事跡,祖輩的精神和基因勢必也能繼續傳下去?!?/span>
孫中山思想起源之地
香港與辛亥革命及孫中山本人都密不可分。從蓮麻坑到港島、九龍的一處處歷史遺跡,所書寫的均是孫中山及其革命黨人當年為推翻滿清、建立共和而不斷付出的艱辛歷程。
17歲到26歲這9年,孫中山大部分時間在香港度過。這期間,他接受中學和大學教育,廣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策動推翻清廷的活動,并研究強國富民的方法。9年時間,也給香港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辛亥革命遺跡。
走在香港大學的校園,可以看到身穿唐裝馬褂的“孫中山”。這是以1923年孫中山訪問港大時樣貌為藍本設計的孫中山先生銅像?!按舜畏迪愀郏绶底约杭亦l一式,因為從前在香港大學讀書,其教育是在本港得來。今日乘此時機,答覆各位一句。此句云何?即從前人人問我,你在何處及如何得到革命思想,吾今直言答之:革命思想,從香港得來?!?923年2月20日上午,在香港大學大禮堂,孫中山用英文向400多名聽眾發表題為《革命思想的誕生》的演說。現在,大禮堂已經改名為陸佑堂,仍然是香港大學舉辦重要活動的場所。
“自1841年開埠以來,香港逐漸發展成為一個中西交匯的商貿重鎮。十九世紀晚期,香港已顯露出現代城市的雛形。初到香港的孫中山,也被香港秩序井然、建筑宏美的近代化市政所震撼。”劉蜀永說,孫中山在香港期間,香港的城市規模不大,但匯聚中西文化,各種先進思潮在此碰撞。彼時的孫中山在香港西醫書院習醫,并結識了有強烈反清情緒的鄭士良,其后又與多才的陳少白、楊鶴齡和尢列常常聚會,議論時政、探索救國方案。在香港學習期間,適逢中法戰爭爆發,孫中山親歷了香港工人反抗法國侵略中國在越南的權益、拒為法國軍艦服務等愛國行為,讓孫中山大受沖擊。
1894年,孫中山赴天津,向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上書,提出改革意見。當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開始,李鴻章表示待打完仗再說。上書目的未達,孫中山對清政府失望至極,他決心拋棄醫人生涯,轉而從事醫國事業,自此成為徹底的革命者。
上書失敗后,孫中山遠赴檀香山,在華僑中組織興中會。次年一月,他回到香港,與同志陳少白、鄭士良等人,以及原輔仁文社的朋友,組織香港興中會。興中會首次亮出“振興中華”的旗幟,明確建立共和制的政治理想和奮斗目標,已經具備了資產階級政黨的雛形。興中會香港總部成立后,孫中山便與陸皓東、楊衢云等人從各方面開始著手準備第一次武裝起義,即1895年發動的廣州起義。
“1895年至1905年這十年間,孫中山領導了兩次起義,他的三民主義思想逐漸成熟,形成了自己的民主革命觀。”劉蜀永說,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啟蒙并成熟于香港,到1905年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完成了一個從革命者到革命領袖的蝶變。
史料記載,在孫中山領導的十次起義中,大多是在香港策劃的。1906年5月17日,清朝兩廣總督周馥致電清廷外務部,稱:孫中山現在香港居留,要求商請港英政府將其驅逐出境。該電文寫道:“前接新加坡總領孫士鼎電,探聞孫文有回華作亂之謠?!薄艾F訪聞孫文改洋裝,住香港公益報館。又有同黨鄧子瑜住香港旅安祥客棧。前獲逆黨陳純供,鄧子瑜為孫文管外事,現聞招集香港匪徒,入內地勾引亂民滋亂。”“務求大部速密電英使,轉電英政府,飭港督速將二逆逐出?!彪娢乃竿藭獑T鄧子瑜在港活動的情形,準確道出孫中山部署鄧子瑜等人在1907年舉行惠州七女湖起義的消息。
當時,香港雖然是一個英國人統治下的中國人社會,但香港人始終與全國人民同心同德,同情和支持革命;他們更希望革命成功,渴望祖國富強,使他們可以早日擺脫英國人的殖民統治。因此,香港的知識界精英分子,以及愛國青年、商人紛紛出錢出力,投身到革命之中。
現今香港的大街小巷,處處留下孫中山的歷史足跡。1996年,香港初次設立“孫中山史跡徑”,把孫中山學習和從事革命工作的地點串起來,方便游人游覽。沿途設立了紀念牌、資料牌,并放上舊街道照片。史跡徑并非單一的一條道路,而是由許多條街道連接而成,沿途經過15個與孫中山有密切關系的地點,包括香港大學、拔萃書室、同盟會招待所、中國日報館等。
“南方大港”與粵港澳大灣區不謀而合
事實上,包括香港在內,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無不與孫中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山,是孫中山的出生地,是他的故鄉;澳門,是孫中山從學校走進社會從醫的地方;廣州,是孫中山革命的圣地;東莞曾經是孫中山家族的祖居地;珠海在孫中山時代同屬香山縣,與孫中山的關系極深;孫中山曾三次蒞臨肇慶謀劃革命;深圳、佛山、江門,都有許多華僑華人追隨孫中山革命……大灣區11個城市都有著眾多的孫中山文化遺存,與孫中山有著無數直接或者間接的關系。
而孫中山本人在其《建國方略》提出的“南方大港”計劃,也與百年后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不謀而合。19世紀末,孫中山在《建國方略》的《實業計劃》宏篇中寫道:“第三計劃主要之點,為建設一南方大港,以完成國際發展計劃篇首所稱中國之三頭等海港。吾人之南方大港,當然為廣州。”他還寫道:“新建之廣州市,應跨有黃埔與佛山?!彼媱澖ㄔO的“南方大港”港址,就選擇在廣州市東南珠江河段的虎門至黃埔深水灣一帶。當中還分析了將廣州港改良成世界級港口后,會對香港的港口業務帶來影響,但強調“必有他途為香港之利”,相信廣州與香港可“仍各繁榮非?!?。
在那個滿目瘡痍的舊中國,軍閥混戰,列強欺壓,封建保守勢力仍未完全根除,孫中山的一切建設發展計劃都只能停留于紙面。百年之后,這個偉大的夢想已成為現實……
2023年10月30日,香港特區政府提出《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明確北部都會區發展愿景、區域規劃、主要建設項目等,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按下了“快進鍵”。“北部都會區覆蓋由西至東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及更縱深的腹地,所以我們蓮麻坑村的最大心愿,就是能盡早解除村前那條路的禁區限制,打通與外界連通的‘最后一公里’,讓村民享受到港深優勢互補、融合發展的紅利。我們也希望大灣區的游客,特別是年輕人都來村里看看,銘記歷史文脈絡,傳承辛亥革命遺產。”葉華清眺望著遠處的深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