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萬億GDP!珠三角九市前三季度成績單全部“集齊”
合計7.8萬億元!
10月30日
隨著深圳、東莞等地前后腳
官宣前三季度經濟數據
珠三角九市成績單全部“集齊”
這份珠三角答卷,該怎么看?
有三個層面值得關注。
其一,從總量來看,九市前三季度GDP共計78146.53億元,約占廣東省的81.3%。這一占比相較于去年同期以及去年全年都略有提高,說明珠三角的貢獻度沒減反增,整體發展速度仍快于全省。
其二,從增量來看,九市GDP比去年同期增加3798億元,已經接近去年全年的增量(4096.56億元),相當于再造了一個江門或中山。
其三,從速度來看,珠三角5個城市(深圳、惠州、中山、江門、佛山)GDP增速跑贏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有4個跑贏全國大盤。
透過一眾數據,觀經濟之“形”,察發展之“勢”,珠三角各市都有著怎樣的表現?
4市GDP增速跑贏全國,深圳居珠三角第一
在紛繁的經濟數據中,最“吸睛”的莫過于GDP。
要解碼珠三角前三季度經濟,不妨從4個維度來剖析。
第一,論實力,四大萬億級城市GDP總量優勢依然明顯。
在廣東4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深圳前三季度的GDP總量以近2.45萬億元一馬當先,廣州以近2.18萬億元緊隨其后,佛山以9270.56億元位居全省第三,東莞以8118.72億元繼續保持第4位。
經濟總量是綜合實力的體現,反映的也是家底。四大萬億級城市前三季度GDP總量達6.36萬億元,占珠三角的81.4%,占全省的66.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115.6億元。這個“天團”無疑仍是廣東的頂梁柱。
第二,論速度,珠三角5市GDP增速跑贏全省平均水平。
增長速度折射一座城市的經濟活力。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中有4個城市GDP增速跑贏全國平均水平(5.2%)。
其中,“工業第一城”深圳以5.4%的增速居珠三角首位,超過北京(5.1%)、蘇州(4.2%)等經濟強市,展現出較強的抗壓性。
深圳為什么能扛住壓力?
深圳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9%,均居珠三角之首;出口增長17.7%,僅次于廣州(18.5%),居珠三角第二位。“三駕馬車”為深圳積蓄了“進”的動力。
GDP增速緊隨深圳之后的,是惠州、中山、江門。它們打了個平手,均增長5.3%,凸顯珠三角“新勢力”城市正在加速跑。
“制造之都”佛山,憑借4.9%的增速,也跑贏了全省平均水平(4.5%),凸顯厚實的制造業“家當”帶來的韌性。
第三,論潛力,部分城市GDP增速逐季提升、前三季度高于上半年。
細看各地數據可以發現,部分城市GDP增速逐季提升,呈現出在穩與進中加速突圍的態勢。
比如惠州,一季度增長3.8%,上半年增長5.1%,前三季度增長5.3%。
又如江門,一季度增長4.2%,二季度增長5.7%,三季度增長5.9%。
集聚了眾多目光的東莞,GDP增速雖排名靠后,但從上半年的1.5%回升到了前三季度的2.0%,提高了0.5個百分點。
這些變化趨勢,或明顯,或隱約,也再次印證了“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
第四,論能級,3市跨上新的千億臺階、有了新突破。
透過各地GDP數據,還可以看到一個容易被忽視卻令人欣慰的現象——越來越多城市在前三季度跨上了新的千億臺階。
比如,佛山的GDP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9000億元大關,惠州首次在前三季度超過4000億元,珠海首次在前三季度突破3000億元。
經濟堆頭實現新突破,某種程度上反映城市能級的躍升。在這條道路上,珠三角城市正在步步向前。
6市增速高于全省,佛山領跑珠三角
制造業是廣東經濟的基本盤。以制造業聞名全球的珠三角,素有“世界工廠”之稱。觀察珠三角經濟運行狀況,工業是“晴雨表”。
從前三季度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來看,珠三角有6個城市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
其中,佛山以6.3%的增速領跑珠三角,也超過重慶(5.7%)、寧波(5.7%)、上海(3.0%)、蘇州(2.7%)等很多萬億級城市。
在制造業的廣闊“江湖”中,佛山功夫為何能打?
簡單來說,佛山的“武林秘笈”就是兩手抓。一手以“數改智轉”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全市工業增加值總量前十的行業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14.1%)、專用設備制造業(13.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12.3%)都實現兩位數增長;另一手以“招育并舉”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增長7.1%,高技術制造業增長6.0%,帶動發展質量升級。
珠三角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緊隨其后的是珠海、中山,兩市并駕齊驅,均增長5.6%;緊接著的是江門(5.4%)、深圳(4.2%)、惠州(4.0%),高于或與全國平均水平(4.0%)持平。
從珠江西岸到珠江東岸,雖然各地產業特色有所不同,但透過前三季度工業數據還是可以看出很多相同的趨勢。
首先,“最熱賽道”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產業熱度不減、增勢普遍迅猛。
廣州新能源汽車、多功能乘用車產量分別增長1.1倍和26.3%;
深圳規上汽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5.6%,新能源汽車產量增長125.8%;
東莞充電樁產量增長102.6%;
珠海新能源產業增加值增長29.0%;
惠州能源產業增加值增長15.2%。
這也顯示,珠三角各地持續布局新能源相關產業正在釋放產能與動能。以比亞迪等“明星企業”為典型,以“新三樣”等產品為代表,逐步改寫中國乃至全球產業版圖。
其次,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加速推動生產生活智能化。
廣深佛莞是機器人產業重鎮,廣深佛莞智能裝備產業集群更是躋身先進制造業集群“國家隊”。
前三季度,廣州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產量分別增長42.4%、40.3%;深圳服務機器人產量增長68.8%。
近水樓臺先得月,有這樣的產業家底,可帶動珠三角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先人一步。
最后,顯示器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較快,正在加速改變“缺芯少屏”局面。
前三季度,廣東集成電路產量增長17.0%,液晶顯示屏增長7.4%。作為工業主戰場的珠三角,在破解“缺芯少屏”問題上持續發力。
廣州顯示器、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分別增長31.1%、14.7%;
珠海集成電路產業增加值增長17.6%;
東莞顯示器、集成電路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1.4%、37.0%。
各地紛紛進軍產業鏈上下游的關鍵環節,將推動珠三角制造業加快邁向中高端。
多地引資超千億,深中佛工業投資大增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投資一頭連著需求、一頭連著供給。擴大有效投資,是穩經濟的關鍵一招。
前三季度,珠三角九市中有5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正增長,其中4市增速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3.1%)。
深圳以13.9%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領跑珠三角,也超過北京(5.9%)、蘇州(5.5%)、重慶(3.6%)等地。此外,惠州(5.8%)、東莞(4.1%)、廣州(3.3%)也跑贏了全國大盤。
身為全國工業第一城,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遙遙領先的背后,工業投資功不可沒。
深圳大增52.9%!這是深圳工業投資強勢增長的注腳。這一增速不僅領跑珠三角,也高于上海(14.0%)、蘇州(13.1%)這兩個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同樣為4萬億級的城市。
數據即趨勢,從珠三角投資數據中可以讀出3個強烈信號。
一是各地工業投資普遍強勁,展現制造業立市的決心。
廣東省委反復強調,要突出制造業當家。珠三角九市也無一不把制造業立市當作目標。從投資導向來看,這不是一句空話。
不單是深圳“一枝獨秀”,其他城市的工業投資也都有看頭。
珠三角九市中有8個城市工業投資增速超過全國平均水平(9.0%),其中有5市增幅超過20%。除深圳外,中山增長47.2%,佛山增長31.5%,江門增長22.1%,廣州增長21.0%,普遍表現強勁。
投資制造業,就是投資未來。這將為珠三角實體經濟發展再添“一把火”。
二是高“含金量”領域投資提速,高端化轉型趨勢顯現。
要投資,更要投資質量和效率,這是各地的共同追求。
在工業投資中,代表產業高端化趨勢的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更能反映投資的質量和“含金量”。在這方面,珠三角也不遜色。
深圳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大增73.7%,展現出在高端制造上超強的吸金能力;
佛山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39.4%,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30.9%;
中山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5.3%,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51.7%;
江門先進制造業投資增長27.7%;
廣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3.5%。
這種態勢,印證的是廣東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魄力。持續進行有效投資、高效投資,久久為功,將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廣東的核心競爭力。
三是招商引資先行,各地重倉布局新興產業投資風口。
穩投資,必須先引資。今年以來,珠三角九市都在拼命招商,紛紛使出“吸金大法”。
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儲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更是成為各地重倉布局的重點。
深圳加碼發展先進制造業,今年首批新開工項目266個,總投資約3295.3億元;第二季度新開工項目263個,總投資約3491.8億元;第三批新開工項目294個,總投資約3144.3億元;第四季度新開工項目271個,總投資約3149.1億元。
佛山瞄準新能源汽車、新型儲能、新材料等領域大招商,前三季度全市簽約投資總額突破3000億元,引進寧德邦普、星源材質等一批百億級項目。
惠州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等產業,1-9月招商引資過會項目1280宗,計劃投資總額約2587.26億元,達產后預計每年可新增產值約5344億元。
江門強化鏈式招商,前三季度引進投資超1億元項目341個,增長55.7%;計劃投資額1650.2億元,增長18.3%,創同期新高。
中山聚力破解項目落地難點堵點,今年以來招商引資項目意向投資額超3000億元,目前已簽訂投資協議、明確落地的項目415個,投資額1030.16億元。
肇慶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舉辦80多場招商活動,引進制造業項目310個,計劃投資總額689億元。